宁夏蔡川村:山沟沟里解出“产业+金融”脱贫密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12





  50岁的蔡川村村民杨志科受了半辈子穷,在他的认知里,“产业”和“金融”一类的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而祖祖辈辈遭受过的贫穷,在他这一代也难以摆脱。然而,短短几年间,村里“小金融”撬动“大产业”的发展模式便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固原市原州区蔡川村位于宁夏西海固地区,而西海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评价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长久以来,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直到十年前,蔡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仍不足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07年底,在外地做过生意的蔡川村“能人”马金国回乡,并被选为村主任,村里发展有了新思路。“这里的土地虽然不适合种粮,却适合种饲草,我考察市场发现,养殖肉牛有商机,于是计划带领村民种草养牛,培育出一个像样的产业。”马金国说。


  然而,习惯了种玉米、马铃薯和杂粮的村民们大多不认可马金国的想法,认为种草养牛“舍本逐末”,而且,当地村民每年的收入往往只够勉强过活,根本没有余钱买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8年,马金国卖掉自己在城里的房子、车子,以所得的30余万元资金在村里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联系银行,以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形式为首批14户村民发放了共计18万元的小额贷款。有了资金,这些村民纷纷从外地购进良种肉牛养殖,一年后,平均每户挣了1万多元。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啥叫产业和金融,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多人开始贷款养牛。”蔡川村村民杨志万说。第一批贷款投放成功也增强了银行的信心,逐步提高了给村民贷款的额度。


  2010年,杨志科也加入了合作社,贷款建牛棚、买牛犊,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近日,记者到杨志科家采访时,他已建起两个标准化牛棚,每个牛棚里各养着5头牛。“现在一年挣三四万元不成问题,这几年我不但脱了贫,还盖了新房,过些日子准备再买辆小汽车。”杨志科指着院子里刚建起的车库说。


  据了解,目前蔡川村八成以上村民加入了合作社,银行累计为当地村民贷款1.13亿元,全村肉牛存栏量也从2008年的160头左右增加到3100多头,产业蓬勃发展,使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000多元,蔡川村也于2016年顺利脱贫摘帽。


  如今,蔡川村又瞄准市场,发展红梅杏种植、中蜂养殖、劳务等产业。“资金跟着农民走,农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机制,这就是蔡川村快速发展的秘密。”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玉海说。(记者 靳赫、温竞华、谢建雯)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说起茶产业,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如数家珍:“以前村民们只是粗放型的种植、加工。现在村里围绕茶叶产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大增加了茶农收入。”
    2017-05-17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
    2017-05-22
  • 小媒鸭 助农发——安徽枞阳媒鸭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枞阳每年可销售媒鸭50万只以上、媒鸭咸蛋6000万枚以上,媒鸭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数千户农户年获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带动了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2017-06-05
  • 两部门将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

    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
    2017-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