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脱贫有了“绿色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12





  “以前河道无人管理,河里有垃圾。后来经过保护,河水水质逐渐变好。”谈起家门口的太平河十多年来的变化,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村民曾金钗印象深刻。
 
  近年来,江口县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发展乡村旅游,在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之间寻找平衡。
 
  走进位于梵净山下的云舍村,一条约十米宽、缓缓流动的河映入眼帘。河面上,几只鸭子顺河而下,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岸边,古朴的土家族木房错落有致,石板与鹅卵石铺设的道路干净整洁。
 
  十多年前,村里的环境远远不如现在。2003年,江口县启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制止挖塘养鱼,关闭土法造纸,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
 
  江口县委书记杨华祥介绍,当地还投入5000余万元修建云舍湿地公园,并将传统的土家木房进行修复。云舍村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土家族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在云舍村,河边绝大多数土家族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云舍村村主任杨小华告诉记者,村里现有乡村农家乐42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80余人。2017年接待游客18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元。
 
  “然而,在2002年,云舍村人均收入只有640元。”杨小华说,十多年来,云舍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走乡村旅游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云舍村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共赢”,让人们看到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江口县的快场、寨抱、寨沙、漆树坪等一批村寨也积极、主动投入保护生态、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中。
 
  在距梵净山南大门两公里的寨沙侗寨,侗族传统的吊脚楼保存完好,很多开起了农家客栈、农家菜馆,寨子中央的文化广场上,挤满了前来观看民族风情表演的游客。
 
  在一家名为“侗家驿站”的农家旅馆里记者看到,二楼的房间全部用作客房,一楼则是侗家特色饭店。47岁的女店主杨元菊介绍,她家客房有5个标间,旺季的时候需要提前预订。楼下有6张餐桌,一年四季都有生意。
 
  “房子是自家的,腊肉自己做,蔬菜自己种。旅馆加上饭店,一年有十多万的纯收入。”杨元菊说。
 
  “现在寨子实行‘门前承包制’,垃圾要分类,污水也不能往河里排,村民们要将属于自己的地方打扫干净,清理自家门前的河道。”杨元菊说。
 
  环境变好的寨沙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寨沙侗寨共有74户人家,其中68户开办了农家乐,收益可观。
 
  截至目前,江口县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依托梵净山发展乡村旅游,覆盖农户7200余户25000余人。(蒋成、梁译心)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说起茶产业,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如数家珍:“以前村民们只是粗放型的种植、加工。现在村里围绕茶叶产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大增加了茶农收入。”
    2017-05-17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
    2017-05-22
  • 小媒鸭 助农发——安徽枞阳媒鸭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枞阳每年可销售媒鸭50万只以上、媒鸭咸蛋6000万枚以上,媒鸭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数千户农户年获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带动了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2017-06-05
  • 两部门将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

    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
    2017-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