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宁:当“非遗”走进扶贫就业工坊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30





  “中国马镇是京津冀首家以马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度假区,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把丰宁非遗文化产品引入马镇,为其拓宽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中国马镇综合旅游度假区副总经理许以海说。

  丰宁因乾隆皇帝取字“丰阜康宁”而得名,其满族民俗文化丰富独特。该县以传承满族文化、打造满族文化品牌为主题,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集中精力挖掘整理满族文化特色非遗项目,努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

  2018年6月,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一年来,丰宁以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切入点,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新模式。

  利用非遗宝库,让贫困人口持久稳定脱贫

  丰宁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项,其中丰宁满族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糊画、吵子会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县59位非遗传承人在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技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传统戏剧等八大门类中各有建树。

  丰宁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目前还有贫困人口25212户、5490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6.27%。

  如何让贫困人口持久稳定脱贫?

  “我们想到了自己的非遗宝库。”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方志勇说,结合自身实际,县里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非遗+扶贫”试点、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以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为龙头,逐步确立了在县城建立非遗扶贫工作站,在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为此,县里组织专门力量在各乡镇的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开展调研普查,进一步摸清各乡镇基本情况,以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传承保护情况为普查重点,将其作为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建立了非遗资料数据库,完善档案管理,编制保护名录,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如今,丰宁在龙腾艺术馆、泓瀛阁艺术馆建立了布糊画非遗扶贫车间。经过20多年的传承发展,当地从事布糊画创作的手工艺人已达300人,布糊画已成为了当地重要的非遗扶贫项目。丰宁滕氏布糊画公司现有30名布糊画工人,每年创收100多万元,学员大多是贫困村的妇女。布糊画作品已被制作成了项链、手链、耳环、胸针、领带、挎包等实用性创新用品。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让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日,在土城镇毫村沟门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级非遗传承人石俊凤手把手地教村民剪纸,30多名村民认真地练习。

  从去年4月份开始,这样的场景每周都要上演。

  丰宁民间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家家都有剪纸能手。以前,守着祖传技艺,村里人多用剪纸装点生活,没想过有一天剪纸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改变始自去年4月。县里邀请省级传承人石俊凤、国家级传承人张东阁等为贫困户授课,传授剪纸技艺。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专门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置了场地——培训辅导室、剪纸作品展室。

  “我们要求要有专门的非遗培训教材和培训记录,每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占比都要达到30%。”丰宁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说,局里还出台了绩效评估方案,定期进行跟踪评估,进一步强化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

  “俺们学习不花钱,县里免费提供原材料。”在成功剪出一个福字后,61岁的村民徐凤云说,自己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通过学习剪纸可以掌握一门手艺。

  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训学员240人。通过课上培训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80%的学员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其中有10%的学员可以自己设计花样并指导其他学员练习。在去年举办的全县首届剪纸创意大赛上,众多学员的作品脱颖而出,受到评委专家的好评。丰宁满族剪纸元素也被运用到陶瓷、文化衫、沙发垫等产品中。

  据悉,开展非遗扶贫一年来,效益已逐步显现。去年11月,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产品走进北京恭王府,受到了好评,并成功销售了一部分产品。去年年底,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帮助,成功签订了1万张剪纸订单,收益1.7万元。徐凤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挣了2000元,这可是俺靠手艺挣到的第一笔钱。”

  像毫村沟门村这样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丰宁还有5处。“去年村里脱贫42户、100人,其中7户村民参与非遗产品制作,手快一点的收入2000元左右,慢一点的也能挣1000元左右。村里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五道营乡五道营村党支部书记丁喜庭说。

  据统计,通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该县已让96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线上线下深度对接,拓宽销售渠道

  “光做得好不行,还要让好东西卖出高价钱。”丰宁满族自治县县长杨宪军说,县里已与北京故宫文创团队展开合作,再通过线上线下电商平台深入对接,保证产品做得好、质量精、卖得快。

  除了中国马镇,丰宁还将在神仙谷七彩森林等知名景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销专区及非遗扶贫产品销售点,通过旅游带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销售。

  今年,丰宁还将“非遗+扶贫”示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非遗扶贫引导资金100万元,用于“非遗+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启动资金。争取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160万元,用于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扶贫车间的升级改造、学员培训考察、原材料供应、教材印刷、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工作。

  此外,今年,丰宁将积极组织省级以上传承人收徒传艺、举办培训班,加强技能培训,培训农村群众不少于240人,其中贫困户不少于30%。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水平,县里还要把学员送出去深造,准备在清华美院举办两期高级研修班。

  在满族剪纸和布糊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基础上,丰宁还将带动传统草编技艺、艾蒿用品制作技艺等项目参与到“非遗+扶贫”工作中来,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使传统工艺制作成为更多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致富创收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不断提升学员产品的质量和对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制作的手工艺产品通过各级平台销售出去,让参与此项目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至3000元。”张艳玲对非遗助力脱贫的未来信心满满。


  转自: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河北丰宁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河北丰宁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入冬以来,丰宁腾氏布糊画公司负责人郝香忙里忙外,她把一些贫困村的妇女组织起来,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2018-11-26
  • 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2018年,为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扶持地区,支持在当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凭借藏香制作技艺、尼木经幡、普松雕刻、雪拉藏纸等多个非遗项目,有着悠久历...
    2019-03-20
  •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非遗扶贫、旅游扶贫是两大亮点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非遗扶贫、旅游扶贫是两大亮点

    “非遗扶贫”上是通过支持发展一些传统工艺,向贫困户普及,通过贫困户掌握这些技术实现脱贫。一个农户家里面只要有一名成员掌握了非遗方面的某项技能以后,他就可以实现居家就业和就地就业,比如搞编织、刺绣等项目,在家里就...
    2020-05-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