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工业十年主营收入增长近2000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23





  “目前,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日前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十年。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中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过去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秦怀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过去十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情况。


  一是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加强中药生产全过程质控;中药制药装备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智能、绿色发展。目前,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


  二是中药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及替代品研究取得突破,生态种植加快推广,中药追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多部门联合印发了 《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共同加强源头管理。国家药监局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年度报告显示,中药饮片抽检总合格率达到98%。


  三是中药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加大中药的科技投入,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质量保障、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积极配合国家药监局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 “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进一步激发了中药科技创新的活力。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要求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围绕中药种植、研发、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中药质量的提升,深化循证研究,更好彰显中药临床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打通中医药服务 “最后一公里”


  中医药服务由于具有 “简便验廉”的特点,所以在基层深受群众欢迎。秦怀金表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旨在打通中医药服务 “最后一公里”,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一是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支持3.67万个中医馆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14%的乡镇卫生院已设置中医馆。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是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畅通基层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截至2020年底,城乡每万居民拥有0.6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2.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8.92%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了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


  三是广泛推广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各地依托现有中医医疗机构加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累计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32个、县级基地1820多个。截至2020年底,86.0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1.03%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四是开展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统筹40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家县级中医医院,采取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持续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群众健康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左宗鑫)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