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业遇上共享经济 共享教育卫星或成新风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25





  2月2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照教育共享理念,这颗卫星将向全国中、小学校开放使用。
 
  承载10多万名中小学生的创意和梦想
 
  “少年星一号”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协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一部分,活动于2016年4月启动,活动分为“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5大环节。其中“创星”阶段,共吸引1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卫星功能的创意设计。
 
  此次发射升空的“少年星一号”长为10厘米、宽为10厘米、高为34厘米,重达3千克,由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整体研制和检测,主要功能是无线电存储及转发,并进行空间成像试验、物联网用户链路验证等。
 
  此前记者获悉,“少年星一号”入轨8小时46分后,即北京时间2018年2月3日0点52分,“少年星一号”过境第一圈,南京理工大学率先发现信标,捕获到遥测信息。0时56分47秒,少年星测控主站接收到有效信息。0时57分77秒,中卫测控站接收到有效信息。信息表明,卫星天线、太阳能板、电池等设备工作正常。2时24分,“少年星一号”过境第二圈,上行指令发送成功,卫星遥控正常。同时,建有全国首批少年星校园测控分站的文昌中学、太和三中、东莞科技馆等也陆续接收到遥测信息。“少年星一号”上、下行顺利,状态良好。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MO黄忠告诉记者,作为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预计运行时间1年,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测控真实卫星的体验。所有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均可使用该星数据开展航天科普教育。
 
  据了解,“少年星”的测控主站设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位于海南文昌中学、东莞科技馆、郑州四中、安徽太和三中的“少年星”测控分站也已完成建设,位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北京市永泰小学等校的测控分站正在建设中。
 
  重新定义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场景
 
  “少年星一号”作为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将为中小学生提供测控真实卫星的体验,重新定义我国航天科普教育场景。航天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航天强国战略也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忠告诉记者,作为“高精尖”科技的代表,航天的技术、理念和精神,能够激发青少年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少年星”将在宇宙视角、巅峰体验、系统思维三个层面启迪学生的成长。
 
  以“少年星”为共享支点,九天微星辅助学校建设地面测控站,用于卫星的控制和数据的接收、解析和使用,控制权和数据也是共享的。“每一个学校通过轮值主席学校的方法,都拥有卫星的控制权,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共享卫星实现,同时卫星传输回来的数据是同步分享给其他校园测控分站和其他学校。”黄忠说道。
 
  不难理解,迎着中国商业航天风口诞生的九天微星,将卫星首先应用于教育,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对此,黄忠认为,能用来共享的东西一定是高频次或者高价值的。而卫星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稀缺资源,一般都是以国家拥有应用于某一个领域,不要说一个人,即使是一家企业想单独拥有一颗卫星服务于自身也相当不易。2015年,在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之下商业航天市场逐步开放,九天微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断拓宽卫星应用的新边界,让卫星这种稀缺资源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社会发展,对于社会资本和资源相对缺乏、同时又是国家百年大计起到利害攸关的教育领域来说,卫星的应用更为重要。
 
  对于教育共享卫星的未来,黄忠信心十足,他认为,“随着‘少年星一号’的成功上天,我们更有底气了”。目前,基于“少年星”研制与测控的中小学航天科普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立方星套件已更新至第四代,“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解决方案走进北京四中、海南文昌中学、郑州第四中学等全国数十所名校。
 
  黄忠告诉记者,2018年,九天微星计划在100家学校建立卫星测控站。未来,“少年星”将承载“全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的使命,让广大中小学生们在教室里获得“天地互动”的巅峰体验。(记者 罗晓燕)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