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空城”怪圈 产业微城助力城市转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23





  伴随着城市物理空间的野蛮扩张,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人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怪现象。


  日前在京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简报》显示,近5年来,全国城区人口增长率约为8.9%,而全国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约为13.5%,导致了大量“空城”现象。在这一阶段,解决城市空间与人之间的平衡成为迫切问题。


  如何解决当前城市空间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贝壳菁汇集团董事长兼贝壳菁汇产业微城研究院院长张磊提出了产业微城的概念,即在3平方公里以下的空间范围内,以企业公园、超级共享工厂(场)、梦想社区等为载体,实现产业的高度集聚,并达到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张磊希望借产业微城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成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助推器。


  据了解,该《简报》由贝壳菁汇产业微城研究院与独立第三方城市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发布。


  中国城市开发陷怪圈 部分城市或沦为“空城”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我国目前GDP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但城镇化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达到58.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3%。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年均需转户约1600万人。持续解决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稳定就业、集聚安居等问题,意味着巨大的居民消费提升和庞大的城镇软硬件设施建设需求,是经济增长持久的内需动力。


  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


  《简报》的数据分析表明,2012-2016年,全国建成区面积增加8765.7平方公里,而城区人口仅增加3309.5万人。按住建部每平方公里容纳一万人的城市标准,新建城区面积中有5456.2万的人口缺口,这意味着部分城市将沦为“空城”。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各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城区人口差额不断扩大,城市扩建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其原因在于,城市建设会按照预期达到的人口来规划,这是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主因,也是“空城”现象的“罪魁祸首”。


  因此,如何规避空城现象,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目前中国中小型城市正面临的棘手的问题。


  《简报》还强调,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老人超过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11.4%,且老龄化仍在不断加剧,预计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因此,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明显,正是人口结构恶化所带来的后果。


  推动空间与人平衡发展 产业微城助力城市转型


  关于中国的城镇化该如何发展这一时代议题,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简报》认为,人口一直是考量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所驱动的现象,合理的人口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产业微城概念的提出,源于我此前在安阳进行产业调研时的灵感。我发现,安阳作为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虽然产业链完整,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6000多家服装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产品低端,竞争力不强,亟待产业升级。”张磊表示,产业微城是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城乡空间配置的一种创新型空间开发模式。原因在于,全球工业4.0时代及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微城是一种实现产业高度集聚,并达到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产城融合新模式,是帮助城市空间实现均衡发展,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简报》指出,新型城镇化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城乡空间配置是紧密相关的。中国生产了全球一半的钢铁、60%的水泥和25%以上的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但很多城市也面临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不足、能耗高污染重、产业关联度低和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这是导致空城、睡城、鬼城,土地城镇化远超人口城镇化和城市人口流出空间闲置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产业集聚土壤是极其厚实的,这给产业微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认为,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有效途径。过去5年,全国建成区面积扩张率约为13.5%。相比10年前,中国的扩城脚步放缓,在这个阶段应更注重城市空间与人之间的平衡。实现这个平衡的关键,是在城市有限空间内实现同一产业的高度集聚,打造小范围内的全产业链条,帮助城市产业形成生态闭环。这样的产业升级将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促进地方优势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总结产业微城模式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发布会同步发布了产业微城2019精选案例,枣强智造·共享创客小镇、乐成·国际商贸城、北科建长春北湖科技园、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北京经开·壹中心、中电·任丘科技园、龙域中心、湖南海亮国际康养小镇、中关村·京南产业港、亦花园、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等12个产业园入选,并获主办方授牌。(记者 崔彩凤)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新型城镇化迈入生态文明导向新时代

    新型城镇化迈入生态文明导向新时代

    针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表示,从我们国家“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看,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代很重要的领域。
    2018-01-15
  •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空间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空间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更加注重城市的更新和城市治理,提高对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
    2020-06-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