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车小马扎到自驾出行:春运回家路的变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2-11





  春运永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绿皮火车,到现在的高铁、动车、自驾……多种方式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春节返乡路也不像几十年前一样充满艰辛。
 
  2019年2月2日一大早,30岁的小张开着自家的轿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上海出发,前往1100公里外的故乡——湖北省钟祥市。这也是他们全家连续第三年选择自驾方式返乡过年。“春运太难熬了,”小张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卧铺票难买,买硬座小孩又受不了。所以自打家里买了车,就年年自驾回去。”
 
  “近两年考到了建筑师的职业证书,工资涨了不少,妻子的小生意也做得不错,手里确实充裕了很多,所以就想着买辆车方便一点。自驾回家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因为抢不到票而提早回去,可以在家乡多陪陪家人。而且开车回家,走亲戚也方便,下雨下雪的时候,人不会被淋着。”小张表示。
 
  而同一时间,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女孩小萌,也登上了南方航空的航班,踏上了春运回家的旅程。小萌说,“正月初七企业就要复工了,加上年假,在家里陪父母的时间也没有多少,所以想着早点回家。飞机速度快,现在各大旅游网站也都有购票一站式服务,挺方便的。”她同样早早预订好了归来的机票, “飞机票确实比火车要贵,但好在速度快、票好抢,自己工作了之后也负担得起。”小萌补充道,这是她第二年选择飞机出行。
 
  说到春节回家路的变迁,今年45岁的襄阳人士老王深有体会。今年老王乘坐的是从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再换乘动车回到家乡。而作为70后的老王,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莫过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绿皮旅客列车。相比较现在的高铁300多公里的时速,绿皮火车的行驶速度极其缓慢。老王回忆道,“1998年的时候,我从老家到江苏打工,要20多个小时,但是现在从武汉坐高铁去上海,只要5小时不到。”
 
  “1998年是我第一年经历春运,当时买的是绿皮火车的硬座车票。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月台上,挤着各种带着好几个麻袋、提着大包小包的老乡们。等到上了车,才发现整节车厢都被挤得满满的,过道上、车厢连接处、洗漱间和厕所里,全都是人,没有座位的人都各自带着自己的小马扎就地坐下,有座位的人甚至连腿都伸不开。到了吃饭的时间,车厢里就会有各种浓烈的食物气味、汗味和沉闷的空气搅合在一起。”老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2000年起,新一批装有空调的普快火车开始投入使用,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也逐渐被取代。而随着2007年2月,第一辆动车组“和谐号”正式投入春运,绿皮火车更是日益减少。老王说,“等到2019年汉十高铁正式投入使用,到时候回家,连换乘的动车也免了,自己和女儿回家都会方便许多。”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介绍称,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2019年,全国铁路将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据国家发改委初步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道路客运将达24.6亿人次,占比最大达到82%;铁路4.13亿人次,增长8.3%;民航7300万人次,增长12%;水运430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春运这些年来,中国的游子们经历了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无数次带着小马扎努力在拥挤的车厢中站稳,而如今有动车、高铁、飞机自由选择,自驾返乡也逐渐成为春运的主力军。在结束了一年的工作之后,哪怕跨越万千风雪与拥堵人潮也要回到故乡,只因在遥远的故乡还有亲人在等待团聚。(记者 张莫 实习记者 罗逸姝)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