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合力破民企融资难题 精准滴灌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22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称,4月份民营企业发行债券661亿元,环比增长10%;净融资159亿元,2019年以来的首次转正。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效果正逐步显现,民企债券融资情况已发生较大改变。

  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决策层不仅依靠债券融资等支持工具,并以此为重要支点,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人民银行5月10日称,全面深化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强化“几家抬”政策合力,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应通力合作,企业也要调动自身力量。

  “现在,小微企业享受的利率要比中大型客户还便宜,中大型客户都在反映称为何对它们还没有优惠。”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党委副书记张仕乾称,监管政策的倾斜,使银行增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一财经记者在跟随银保监会调研中了解到,为了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方正在形成合力,打通民企融资最后一公里。

  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滴灌,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出台多项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包括,信贷投放上,强调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要实现“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增”目标;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

  相关政策落地后,金融机构动作接连不断。例如,通过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转贷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人员做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不过,如何在降价减费的竞争中保持商业可持续,如何在完成“两增”目标的同时把控风险,银行还面临多重挑战。

  破题“短借长用”

  长期融资渠道少、人工成本高、经营地偏远导致金融服务偏弱,是浙江梵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江对记者介绍,“中药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金使用周期较长,中药材产业投入的周期为3到5年,最长可达8年;同时,人工成本高,(我们)150亩种植面积,2018年人工成本就要60多万元。”

  实际上,贷款周期短、还款续贷难、担心银行惜贷断贷是大多数小微民营企业最担心的问题。

  长久以来,各家银行发放的多为1年期及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对于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说,短期流贷无法完全匹配其生产经营周期和回款周期,容易产生短借长用、频繁转贷等期限错配问题,既不利于企业家制定中长期投资规划,也间接推高融资成本、增加办贷手续、影响企业现金流稳定。

  记者在江苏、浙江、福建三省调研中了解到,传统续贷模式须还清原有贷款才能再申请续贷,由于企业现金流并不完全匹配融资期限,企业往往通过民间借贷寻找“过桥”资金,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很高。按民间短期借贷三分利(日利率万分之十),3天起算,小微企业100万元贷款转贷至少需要3000元财务费用。

  “此前,企业为了能续贷,借高利贷还款,但还款后银行却不再提供贷款,印象深刻。”有企业家称,希望银行、政府层面能够考虑。

  针对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领域的市场空白,部分银行已开始为企业提供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创新中期流贷新模式。

  例如,临海农商银行推出“企业循环贷”“企业分期贷”“企业年审贷”等3款中期流贷产品。其中,“企业年审贷”内嵌年审制服务,贷款发放后按年审查企业贷款条件,如企业未发生明显负面变化,则保持合同继续有效,最长贷款期限3年,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00万元。

  为信贷员撑“保护伞”

  在为实体经济输血过程中,不少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归根结底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公私不分、小微企业业务营销成本大、流程长等多种困扰。

  “小企业点多面广、客群多,银行付出的营销成本与做大企业的逻辑是一样的。因此,做小微企业对于客户经理、基层机构来讲,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这也造成了对于小微企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现象。”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表示。

  如何完善机制,让基层员工愿贷、敢贷?如何创新手段,让民企服务商业可持续性?

  为了免除小微业务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在此前一系列政策推动的基础上,今年2月,银保监会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尽快建立健全民企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让银行端更有动力。

  政策落地的成效有目共睹。不管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农商行,通过奖惩制度鼓励信贷人员提高做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难题,“解锁”银行不敢贷不愿贷。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明确,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外部监管规定、本行规章制度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业务总体风险状况未超过总行所设定容忍度目标的,可予以容错。对排查未发现违规问题或仅存在轻微违规事实且该违规事实并非形成项目不良主因的,认定尽职免责,不对相关人员加以纪律处分、经济处理及其他处理等措施。

  苏州银行则借力金融科技,用平台的模式、互联网思维,构建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记者了解到,2015年年底,苏州银行在苏州市政府的指导及委托下开始构建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合了财税、征信等企业信息,实现了银政企在线对接功能,批量服务小微企业。仅苏州一地,截至2019年3月末,该平台累计为企业解决了37615项、金额约5830亿元的融资需求。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约128亿元的“首贷”资金,大量以前得不到银行惠顾的群体,得以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浇灌。

  挑战仍存

  虽然小微企业融资难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银行在为民企小微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张仕乾坦言,由于台州地区小微金融竞争激烈,地域的特殊性导致行业整体价格下行,对大行压力很大。“按照普惠利率下降的要求,分行从去年起利率下降就非常明显,如果经营主体资产质量不好,银行还会出现亏损,好在目前总行会进行补贴。”

  而在国有大行发挥头雁效应的背景下,中小银行也感受到了明显的竞争压力。多家银行纷纷表示,由于没有国有大行低利率的优势,优质客户流失现象严重。

  一位农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农商行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城商行而非国有大行。“城商行业务原本以城区为主,现在开始‘进攻’农村。但问题是,所有‘手段’都跟我们如出一辙,网点就在我们的隔壁或对面,我们要(保住)市场份额,就要对利润进一步压缩,这是经营当中面临的很大挑战。”

  在此压力下,中小银行采取了差异化错位竞争,使自身业务更加下沉。椒江农商银行行长陈小兵表示,利率下降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中小银行要去做大行不想做、不愿做的小微企业,同时为这些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先让大行来,大行完成30%(增量任务)后,我们再去发展大行做不了的、具有特殊性的客户。”

  信息不对称是调研过程中银行提到的频率较高的问题之一。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银行要加大信用和保证贷款发放力度,需要获取对称的信息。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数据获取效果显著。记者了解到,多地已由政府主导成立信息共享平台,囊括了水电、纳税情况等多方信息,但银行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王兰凤表示,目前来讲,政府对银行的支持配合力度很大。但信息不仅是政府方面的数据,同时企业也要上传自身经营数据,这样银行才能把企业提供的数据与政府掌握的数据做校验。

  金华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徐佶对记者表示,打通民企融资最后一公里,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银行内部责任追究要科学,二是民企财务不规范给银行尽调带来难度。

  “最后一公里就是钱要到企业去。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股份制公司治理机制,财务不规范、公私不分、报表不真实,银行很难调查真实性。”徐佶称。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制造业科技创新“激情燃烧”民企力量逐渐凸显

    2016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不断传出捷报:超级计算机赛出“中国速度”、“潜龙二号”突破“中国深度”、20多次航天发射实现“中国高度”,这些成绩都在不断刷新中国智造的新纪录。
    2017-04-06
  • 中国为民营企业国际化注入政策红利

    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其中,商务部将采取五大举措鼓励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2017-12-08
  •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筑好“跑道”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筑好“跑道”

    上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更加坚定了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
    2018-11-05
  • PPP政策回暖 助力民企加速发展

    PPP政策回暖 助力民企加速发展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在年内出现了首次增速回升,其中民间投资加快,PPP项目对民企进入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
    2018-12-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