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材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由大转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08






  作为木质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我国木材产业发展正在转型升级。


  10月29日-11月4日,国际热带木材组织成员国木材生产贸易消费部级研讨班在中国举办,来自5个热带木材供应国的21名代表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进木材可持续合法贸易等开展考察调研和交流研讨,为推动中国木材产业由大转强提供破局之道。


  近年来,我国木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扩大,产值不断攀升。2018年,我国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制造业产值达1.3万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7%,是3个万亿级林业支柱产业之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与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研讨班上表示,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商品材总产量88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92%;木材和木制品出口额约387亿美元,同比增长6.4%。


  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变化表现在,国内木材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林,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在国际木材产业,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木材供给主体地位,已成为大势所趋。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社会对于森林可持续采购、加工、贸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国木材出口管制越来越严格,国内环保政策和监管措施也不断收紧。我国木材行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劳动力价格变化、物流成本增减等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面对生态保护、市场竞争、国际贸易等多重压力,我国木材产业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林草局编制了相关规划。《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提升林产加工业,强化木竹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和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林业装备制造和林业循环经济等产业布局。《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改造提升”作为木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求。


  各种支持举措也密集出台。中央财政相继出台造林、林木良种、森林抚育、林业贷款贴息等补贴政策,稳定木材等林产品供给。林业部门积极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林权抵押贷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林业领域得到推广运用。


  我国木材产业正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将走绿色、创新、集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确保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国家林草局将出台多项措施: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竹材基地建设,实现木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森林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集体林业活力。大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竹林,扩大竹材生产和应用,增强竹材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分别只有61%和63%,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90%左右。专家建议,我国应积极发展木材产业循环经济,创新技术工艺,推广典型模式,完善回收利用机制,推广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同时,加快木材加工制造业提升改造,推动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


  这位负责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木材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国际空间。目前,我国已与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81份林业双边合作协议。木材产业应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海外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和林业投资合作示范园区,依托国内口岸建立进口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健全林业贸易摩擦应对和境外投资预警协调机制。(记者 刘倩玮 马雨晶)


  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