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多措并举稳就业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2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与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就业问题,不仅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是涉及到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


  进入2020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稳就业率先发力,并迎来暖局。


  2020年稳就业温暖开局


  2019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019年的年度汉字———“稳”。给出的入选理由是,2019年面对各种挑战,中国从容应对,在六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稳就业,由此可见,稳就业在中国的分量。


  近年来,党中央把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保持了稳就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稳定。


  2019年,稳就业更是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由此,稳就业的形势也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


  其中,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25岁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6%,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基本保持平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认为,“这是稳就业政策在发挥作用”。


  事实上,自2019年12月以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频频发声,2020年稳就业的大幕也已开启。


  2020年1月8日,人社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开启“互联网+返乡入乡创业企业+信贷”新路径,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入乡创业。


  从地方层面来看,上海、安徽、天津、河北、吉林、广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纷纷规划了今年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记者注意到,1月5日,上海市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共有541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共推出12759个招聘岗位。参会单位涵盖现代制造、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建筑、外贸物流、科学研究、电力、房地产、金融、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各个行业领域。


  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精准搭建对接平台,安徽省近日发布了2020年“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


  与此同时,江西、江苏、海南、湖北、河北等省份也先后发布保障稳就业的政策及措施。例如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江西省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2020年至2022年期间,江西省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组织3万名以上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行动计划对江西省现行部分就业创业政策进行了扩展延伸。例如,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方面,计划提出小微企业和家庭服务业企业若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保,将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保补贴;若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了社保,将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保补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稳就业是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首要目标。


  在林致远看来,在目前形势下,稳就业的关键是稳制造业增长。尽管目前制造业仅提供了约18%的就业岗位,并且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呈逐步下滑趋势,但是,经由制造业拉动服务业增长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不低于服务业就业人数的一半,因此,稳制造业增长是实现稳就业目标的基本途径。


  高质量稳就业政策体系需完善


  2020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总量压力大。因此,稳就业仍然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从走势看,受益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以及稳就业政策的加力加效,2020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多,就业工作也必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之下,稳就业方面的政策也已落地。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强化底线思维,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同时,《意见》还提出了26条稳就业的重点措施。


  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受贸易停滞、金融市场混乱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加之国内的产能优化影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去中关村调研,编程人员缺少十万,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第一位的任务是就业布局的问题,不是劳动短缺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短缺,一些省份缺少人才,而一些省份大学生和研究生都要艰难找工作。


  记者注意到,近期,一些新职业也应运而生。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关于拟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的通告》显示,包括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装调工等16个新职业。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些新业态也加速发展,从而一些新职业也不断产生。


  曾海伟说,随着技术及社会的变革,新的产业,新的就业形式也先后涌现,这些新职业的涌现,也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更高质量促就业政策体系,制定更精准化、精细化、下沉化、创新性,适应新时代的保障政策方式。


  “另外,当前服务业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和最大的就业增量,因此,促进服务业发展是稳就业的重点所在。要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基本的政策思路是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进入门槛,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林致远说,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匹配问题,如目前技术型人才的短缺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传递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是为大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加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最后,还应该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


  近日,人社部网站公布了该部党组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如何看待我国就业形势》透露,从结构看,就业矛盾更加凸显。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一方面,企业反映招工难,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一线普通工人也面临短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青年群体存在就业难题,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则更加困难。


  文章强调,将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据了解,下一步,人社部将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企稳岗力度、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等。


  有业内专家指出,2020年更充分更高质量促就业政策体系将加速成型。随着更精准稳就业政策的加快落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岗位将不断产生,与经济新动能相伴相生。(记者 梁文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的丰富发展

    2016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1314万人,已连续5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200万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2017-03-21
  • 中国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底气十足

    日前,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正式印发,其中就业相关部分,参与部门阵容庞大,在人社部牵头下,有10多个部门需按职责分工负责。对此,专家指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促就业已开始进入密集落实...
    2017-04-05
  • 795万大学生毕业在即 多地出招护航就业创业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95万,比上一年又增加30万人。伴随毕业季临近,庞大的学生群体陆续涌入就业市场,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出台举措,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级版积极就业政策将带来哪些利好?

    升级版积极就业政策将带来哪些利好?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以及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