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着力构建“老有所养 弱有所扶”新型社会大救助体系


时间:2021-11-24





11月23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办实事 惠民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专题,德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淑华,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赵欣,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延军出席发布会,针对专题中的重点民生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微信图片_20211124142049.jpg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德州市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专项行动,全市95%的新建小区和93%的老旧小区完成配建任务。建设26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100张。

提高特困老人的照护工作。全市建设改造敬老院15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147张,建有13处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实现县级敬老院全覆盖。在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照护服务全覆盖的同时,试点开展社会化专业照护服务。

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 “线上线下”齐发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建成德城区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12343服务热线,把城乡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贫困家庭老年人和失独家庭老年人等四类特殊群体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积极引进专业服务组织,为其提供标准范围内的“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及关爱探访等多项服务。

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严格落实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资金。

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突破兜底保障能力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自2021年1月起,全面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全市各类困难群体共有150394人,其中包括:3103名城市低保对象,标准每人每月755元;49378名农村低保对象,标准每人每月565元;24913名城乡特困对象,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13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815元;73000名残疾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每人每月160元,三、四级每人每月13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每人每月140元,二级每人每月120元。1576名孤困儿童,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194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154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108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参照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执行。民政服务对象救助保障标准全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免审秒办”。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救助流程再造,由原来的当事人主动申请变为部门间数据核对,主动发现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了补贴发放“免审秒办”。2021年4月22日起,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工作。运用社会大救助体系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实时对接、业务“跨省通办”、资金及时发放。

创新关爱孤困儿童措施。6月,市民政局向省民政厅申报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试点,对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1万元助学金,目前已对47名人员发放了助学金。对全市1316名孤困儿童实行市县乡民政干部“一对一、手牵手”的关爱帮扶,打造孤困儿童“物资帮扶+精神引领+心理疏导”的“德关爱”品牌。全市构建了以乡镇儿童督导员135名、村居儿童主任8234名为主体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开展“暖冬行动”。联系爱心企业为全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羽绒服、棉被等过冬物资。活动开展以来共链接慈善物资折合人民币650余万元,目前已全部发放至困难群众手中。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冬季一次性取暖补贴,城市低保对象、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每户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低保对象、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每户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

深化提升社会大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托起幸福生活

着力推进以“构建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为目标的德州大救助4.0版本建设,以更加精准及时、公平公正的救助赢得群众认可,弱势群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而且德州市大救助工作已经成为全国的民生改革品牌。大救助“1+6”新功能完成测试,即将在全市上线。

以实现困难群体全面主动准确发现为目标的低收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对3%的困难家庭人口、低保人员、特困人员、低保边缘群体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五类群体实施动态监测,并在整个主动发现过程中形成预警、复核、落地、反馈的闭环管理,截止目前,通过大救助平台数据应用,主动发现预警信息1万余条。同时,利用12345热线电话设置救助工作专席,纳入转办流程的事项50余个,直接受理30余个;建立临时救助“一事一议”制度,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的急难问题。

以探索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实践为目标的动力提升机制。建立动力提升机制,有效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提高困难群体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助力乡村振兴。11月4日,举行了德州社会大救助内生动力提升机制平原试点启用仪式,即将在全市全面推开。

以提高大救助效能为目标的电子监察机制。对职能部门业务办理时限违规的监察,对把关不严、审核不清问题的监察,对应退未退问题的监察。对错救、骗保人员的监察,对行政不作为的监察,对救助资金发放慢、拖、错的监察。

以动员社会力量补充资源保障的“慈善筹”新功能。打造了统筹衔接、政社互补、协同共救的社会共救平台,建设完成了“慈善筹”系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围绕困难帮扶、“为民办实事”等主题,已实施慈善项目27个,支出慈善资金834万余元,惠及群众万余人。

以探索实现困难群体需求导向的“微心愿”新功能。在德城区开展了线下“微心愿”对接活动,征集了1377名困难群众的“微心愿”,由爱心企业和个人认领,目前已实现“微心愿”1257个。社会大救助已开发线上“微心愿”功能,覆盖面更广,运行更便捷。

以提高群众幸福和满意指数为目标的“幸福清单”新功能。为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理解,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已通过“德救助”小程序向今年以来纳入大救助平台体系的102537名被救助对象发放电子版“幸福清单”,让困难群众知晓近一年来享受到的救助项目和救助金,纸质版“幸福清单”已经发放。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