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推!山东潍坊15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迎来“链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0-25





  10月19日,山东省潍坊市印发《关于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动力装备、汽车制造等15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实行市级领导干部担任“链长”,落实牵头部门,划分工作职责,完善包靠措施。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形成5个1000亿级、10个5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市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提供强力支撑。


  意见指出,全市围绕“5+10”制造业重点产业建立“链长制”,即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1000亿级产业链”,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10个500亿级产业链”。由市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实行一名市级领导包靠、一个责任部门跟进等“八个一”工作模式,通过开展产业链专题调研、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完善产业链条、组建产业链联盟、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提升产业链影响力、加强产业链之间的沟通衔接等途径,谋划产业链发展方向,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链长和链主企业的关系,统筹服务好重点产业发展。


  潍坊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总量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今年以来全面梳理出15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提升工程。此次全面推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是潍坊市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响应全省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化背景,结合潍坊市委“党建+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推出的发展措施。


  “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责任的制度创新。今年2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4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对全省“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成为全省开展“链长制”的工作指南。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潍坊市就已经针对制造业产业“链长制”进行过探索,3月11日,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潍坊市工信局印发《关于实行“链长制”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局系统内划分15个包靠服务组,设立链长,包靠服务产业链条,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在全市更高层面上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整合全市资源,更好地打造产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潍坊制造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55.1亿元,居全省第2位。今年以来,随着“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在全市的开展和推进,在全市掀起了服务企业发展热潮,各大工业企业再次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0.6%,实现营业收入6400亿元。


  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叫响“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品牌,以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潍坊模式”,正依托“链长制”的实施加快实现。


  转自:大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重庆加快打造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近日发布的《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强力推动“重庆制造”变为“重庆智造”,加快打造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2017-04-10
  • 新疆成立钢铁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联盟推进产业升级

     一边是钢铁严重过剩,一边是装备制造要从内地购钢。为改变这一局面,新疆钢铁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联盟5日成立,通过建立钢铁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机制,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装备制造业生产成本,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2017-05-07
  • 筑创新高地 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筑创新高地 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2016年,天津的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9 8%、13 9%、11 7%,这三类产业加上新材料产业对天津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1 1%,成为天津工业稳健增长的重要支撑。
    2017-05-11
  • “十三五”辽宁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八大领域

    “十三五”辽宁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八大领域

    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汽车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八大领域,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当前及“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
    2017-05-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