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深耕“试验田”打造“便利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12





  “一个数据中心从开工到建成,一般需要5年时间,而我们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全部工程完工只用了3年。”五象云谷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维军说。


  作为最早一批进驻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企业,五象云谷迅速成长,规模体量跻身为广西乃至全国单体数据中心的前三位,企业发展呈现蓬勃活力。


  企业活力迸发的背后,离不开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广西自贸试验区成立4年来,南宁片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全力承接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深化改革任务,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企业开办、融资对接……如今,南宁片区越来越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多个事项一窗办理。近年来,南宁片区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承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据介绍,南宁片区在广西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同时各指标得分排名均保持领先优势。


  走进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一幅集现代金融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智慧物流产业为一体的“开放发展地图”在眼前铺开。透过这张“地图”,营商环境释放的红利正源源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自2017年成立以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目前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已引进超30家世界500强和中国物流100强龙头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已运营项目累计物流货运量超315万吨。


  “得益于广西公平、稳定、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以及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快速发展,我们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与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发展顺利,切实享受到了国家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叠加红利。”广西新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国维说。


  广西自贸试验区建成以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与RCEP协议的生效,一系列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电商企业入驻南宁综合保税区。


  在一系列便利政策的帮助下,广西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在南宁迅速落地。“2023年1月,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开始筹备建设,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的筹备、建设与运营。”广西绿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庞冰介绍。


  连日来,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的仓库内一片火热,工作人员正快速整理进口货物,争分夺秒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中。


  庞冰介绍,该公司积极协同南宁邮局海关进行业务创新,于今年4月份实现了综保区与空港区港联动“无感式”转关模式,货物抵达口岸实现电子关锁自动解锁,并自动核销转关数据,在非海关作业时间也能正常入仓进行货物装上飞机前的准备工作,有效保障了跨境电商货物与航班对接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时效。


  如今,在南宁片区这片热土之上,一系列高水平开放成果正在加速落地,一批又一批的企业春笋怒发、欣欣向荣。


  据统计,自揭牌成立以来,南宁片区累计新增企业近5.3万家,是成立前总量的20.8倍;实现税收收入约256亿元,连续3年年均增长率达78.8%,较成立之初增长约38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一串串数字描绘出南宁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对外开放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


  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南宁片区的责任与使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宁片区将围绕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持续深入推进片区深化改革开放工作,在全面实施国家授予的91项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改革试点任务见成效,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此外,南宁片区将重点在跨境投融资、跨境产业合作服务贸易等方面深入探索,开展更多跨部门跨领域且具有集成性的制度创新,为助推南宁市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刘晓磊)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