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稻鱼鸭”模式释放哈尼梯田生态红利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01





  被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
 
  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民族,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挥聪明才智,构建的“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素同构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相互提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典范。
 
  自2013年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千年传承的稻作体系在“发展”与“保护”中不断探索。“稻鱼鸭”综合种养正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和乡村旅游的新模式。
 
  早在2014年,红河州元阳县就在保护哈尼梯田的前提下对千年哈尼稻作系统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出“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使传统农业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梯田红米)、梯田鱼及泥鳅、梯田鸭及鸭蛋的综合收益,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水稻、鱼和鸭自身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梯田里种植水稻的时候,按时间节点养鱼、养鸭。通过鱼、鸭的游动、采食和排泄等活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和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减少了饲料量,还让鱼和鸭成为了真正的生态鱼、生态鸭;稻、鱼、鸭三者之间互惠互利,整个种养殖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以前一亩地的产值仅仅是2000元上下,稻鱼鸭模式下,达到亩产“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
 
  2016年底,红河州农业局印发《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哈尼梯田增收计划,在保护区四县以种植梯田红米为主体,推广稻鱼共生、稻鳅共生和稻鱼鸭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辐射带动和建立南部梯田综合种养基地。
 
  据了解,“稻鱼鸭”综合种养至少有两方面作用,第一它可以有效保护梯田;其次可以促农增收。2018年,红河州在梯田保护区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12.09万亩,每亩综合产值达6775元,受益农户3.3万余户。
 
  “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龙头企业功不可没。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稻鱼鸭种养,并主动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学习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提高梯田综合效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产业扶贫”。目前,公司已建成专业合作社示范稻鱼鸭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86.7公顷,累计投放鱼苗450吨,覆盖23000多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多户。
 
  哈尼梯田是一个活态的文化遗产,没有人种田,连带消失的还会有开秧门、乐作舞、哈尼古歌等哈尼族文化。“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由此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让更多的人将哈尼梯田种下去。
 
  红河州的规划是,到2020年发展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13万亩,力争把稻鱼鸭高产高效农业打造成能够长期带动元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让千年哈尼梯田成为群众的“致富田”。(记者 黄少军)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