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力产业链 培厚新动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15





  1月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稳中有升、运行稳中向好——
 
  发力产业链,培厚新动能
 
  1至5月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
 
  较4月份同比增长提升0.4个百分点
 
  5月份
 
  规上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4%和8.9%
 
  分别比4月份加快1.4个和2.9个百分点
 
  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由4月份的50.6%和61.8%提高到60.7%和84.2%
 
  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增加值增幅连续10个月超过20%
 
  5月份同比增长27.4%
 
  深耕水利行业信息化和自动化22年,位于安徽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的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一家“小巨人”企业。“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左右。”7月9日上午,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传胜告诉记者,这家智慧水务的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抓住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主营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我省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之一,共有几十家制造业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硬件设备外协制造配套。
 
  立足不同细分市场差异化需求,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共同把握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这种产业生态增强了工业经济抵御风险、应对下行压力的活力和动力:1月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较4月份同比增长提升0.4个百分点。顺应产业、消费“双升级”大势,发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我省正在不断厚植工业经济的新动能。
 
  制造服务融合,新生态孕育新活力
 
  ——中小微企业活力迸发,从单纯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解决方案,成为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的制造业升级主路径,龙头企业“赋能”产业链各类大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运行韧劲和活力的源泉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波动态势明显。5月份增速明显回升,受益于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活跃表现的拉动:当月规上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4%和8.9%,分别比4月份加快1.4个和2.9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4月份的50.6%和61.8%提高到60.7%和84.2%。
 
  小微企业迸发的活力更值得关注。5月份,全省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4月份加快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PMI重回扩张区间,5月份为50.3%,比4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显示出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提振。
 
  中小微制造企业的活力源于制造业新生态孕育的新生机。“我们一套地下水水位监测仪价格在3000元至8000元不等,其中除了软件、核心元器件之外,其他都由外协企业制造,其中很多都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任传胜说。
 
  从单纯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解决方案,这是当前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的制造业升级主路径。这种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大趋势,体现为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主机厂”越来越多向软硬件集成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而非其专长、但同样关键的制造业务正更多以外协方式转移到配套企业。
 
  适应更加紧密协同的制造业新生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赋能”产业链各类大中小企业,这是工业经济运行韧劲和活力的源泉。“上半年,我们已经申报4家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具有软硬件集成、制造服务融合的特征,产业链带动力较强。”合肥市蜀山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政策支持加快这些首台(套)重大装备的应用推广,有利于趟出一条做大一户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新路。
 
  催生规模效应,创新链贯通产业链
 
  ——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增加值增幅已连续10个月超过20%。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我们公司的产品是‘向空气要热能’,以1份电能驱动主机压缩机做功,吸收空气中的3份能量从而转化为4份热能,供日常热水、采暖与制冷使用。”总部位于合肥南岗科技园的科希曼电器公司执行总裁华青梅介绍,该公司把空气源热泵技术应用于家用冷暖一体化空调系统制造上,在国内首开先河。顺应节能环保和消费升级大势,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5亿元。
 
  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重要部署。“我们公司1/3的员工从事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华青梅介绍,“在制造环节我们只做整机组装和性能测试,目前有100多家企业提供外协加工。”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这些企业正加快向其周边集聚,逐步形成集群化布局。
 
  今年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增加值增幅已连续10个月超过20%,5月份同比增长27.4%。省统计局分析,随着京东方显示、联宝电子等产能不断释放,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催生规模效应凸显,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引导企业瞄准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让创新创业企业集聚成生态系统,能更快催生产业集群化的规模效应。”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华文介绍,面向毗邻的合肥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的需求,该开发区近两年着力突破工业设计产业,出台专项引导政策,一旦工业设计成果被下游制造业企业采用,对设计和制造业企业同时给予奖励。2017年以来,已经集聚140余家工业设计机构,80多项设计成果获得国际性奖项,工业设计产业创造产值近70亿元。
 
  我省明确提出,扩大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强补链型、延链型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制造业全流程上贯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是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增强韧劲的关键路径。
 
  强化要素保障,重服务全力稳预期
 
  ——要强化资金支持,营造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以更多精准优质的服务提振市场信心、保障企业发展。
 
  6月份全国PPI环比由涨转跌,从上月环比上涨0.2%转为下降0.3%,我省1—5月份的PPI同比涨幅也较去年同期低了3.3个百分点。“需求不足矛盾仍较突出。”省统计局相关报告指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2%,这是2015年12月份以来的月度新低。
 
  需求偏紧大势下,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企业也必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寻求更多供货订单,构建更加稳定的客户关系。“充足的流动资金对于我们开拓市场至关重要,手中有粮,打起仗来才能信心满满。”华青梅说,该公司产品已经中标京津冀部分城市政府采购合同,这类订单货值高,供货稳定,但回款周期较长,对筹集流动资金的能力要求很高。与集团客户订单相比,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制造业企业,虽然回款较快,但也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存货准备、品牌推广以及渠道维护等环节。
 
  统计显示,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工业贷款仅增长2.1%,低于全部贷款12.9个百分点。“强化资金保障,是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蜀山区经信局负责同志介绍,今年该区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5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与直接面对中小微企业的县区一级政府紧迫感相比,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亟须更广泛一致的共同行动。
 
  市场本身也是稀缺资源。“目前部分政府采购或者公共工程招标中设置的条件较为苛刻,中小微企业无法公平参与竞争。”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前不仅需要营造对中小微企业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主动作为,打造一些示范化的应用场景来助力中小微开拓市场、推广产品,以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来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转自:安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安徽省新登记民营企业去年增长逾三成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工商局获悉,2016年,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17 87万户,同比增长32 27%。截至去年底,我省实有民营企业73 33万户,同比增长27 7%,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
    2017-03-21
  • 安徽农村电商迈向“2.0时代”

    2016年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消费、畅流通、惠民生”重要工程和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2017-03-23
  • 2016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9%

    2016年,安徽省深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017-03-24
  • 安徽机床工具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安徽省机床工具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安徽篇”,深入实施调转促,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7-04-10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