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油田稳油增气,一如既往当好“压舱石”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12






  黑龙江大庆油田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让大庆转型步伐更从容、更有力。
 
  采访车“喘”着粗气,艰难地在泥泞的路上颠簸,走走停停,8月27日,好不容易来到1205钻井队的井场,入眼的就是一个“大泥坑”。
 
  最近的连雨天气,使得井场异常泥泞。钻台上钻杆不知疲倦地转动,钻台下副司钻、场地工在泥地里各司其责、配合默契。“钻机开启就不能停机,不管多恶劣的天气和条件,24小时都要有人在工地上干活。”在“轰隆隆”的钻井声中,1205钻井队第21任队长张晶扯着嗓子告诉记者,1205钻井队国内进尺刚突破300万米,目前正向年进尺10万米“三连冠”发起冲锋。
 
  如同1205钻井队一如既往多打井、快打井一样,大庆油田六十年初心不改、本色依旧。从松基三井“惊世一喷”,到“百年油田”宏伟愿景提出,再到“当好标杆旗帜、创建百年油田”,大庆油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坚持苦干实干、“三老四严”,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原油4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持续稳产,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多吨,以“大庆品质”为祖国“加油”。
 
  现如今,大庆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当好标杆旗帜为根本遵循,稳油增气,创建百年油田。勘探、开发、地下、地面、科研、管理,大庆油田上下无论何种领域,任何性质的工作全部融进一个目标,在同样的精神驱动下恪守着各自的职责。数据显示,大庆油田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2159.15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547.52万吨、天然气产量23.09亿立方米,均超额完成运行计划,油稳气旺势头不减,百年油田正青春。
 
  国内进尺突破300万米,相当于“钻”透339座珠峰,每一米进尺都饱含着“为油田多打井、永为祖国献石油”情怀
 
  ——大庆油田勘探上精查细找,寻找更多储量,让“家底”更厚实
 
  戴上安全帽、穿上大头靴,记者随同张晶,走进这个壮观的“大战壕”。泥粘到鞋上,本来就五六斤重的大头靴,仿佛重了一倍,你只能瞅准泥里的实地走,要不然就容易陷到泥坑里。
 
  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铁人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也生动刻画了60年前钻井工人战天斗地、苦干实干形象。记者随同张晶登上钻台,却看到整个井口一个人没有。司钻房里的“指挥官”轻轻按下按钮,钻机就伸出机械手,从地上轻松将钻杆举起,并稳稳连接到上一根钻杆上,前后也就6、7分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泵房内维护泥浆,在“动力猫道”后侧操作液压杆……在接下来三天的采访时间里,这些钻井工人每天都像“齿轮”般,精确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现在井队配备了动力猫道、机械手、液压吊卡、气动卡瓦、气动刮泥器等设备,科技含量那是相当高。”张晶说,建队66年来,1205钻井队先后经历8次钻机转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今天的大庆油田,远非昔日开荒扩土大会战时“宿冰卧雪”那般艰苦,专业化、自动化设备也改变了以前钻井工人“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油、常年三班倒、蚊子追着咬”的工作状态,但是对于野外作业的钻井队来说,有些情况还是无法改变,而且1205钻井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不变。
 
  技术员陈建国,个头不高、身形清瘦,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透出一股坚毅的目光。他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也是1205队史上第一位研究生学历的技术工人。
 
  采访陈建国的当晚,他只睡了两个多小时。凌晨0点20分,开完交接班会议,他回到驻井房睡觉,20分钟里,一名工人先后两次进入钻井房找他说工作。凌晨3点20点左右,陈建国起身穿衣,去到司钻房监测钻井数据。
 
  “今天的工况很特殊,正好在‘一开’和‘二开’之间,一般也就睡四五个小时吧,赶上‘二开’睡得要更少点,钻井队技术员就是干这个的。”陈建国说。
 
  无需外力催促,在“1205”,有些“基因”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工人的骨子里的,是与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打井,有不同时期的困难,相同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薪火相传。记者离开时,钻机在轰鸣,1205钻井队井架上,“大庆钢铁1205钻井队”的红色队旗显得愈发鲜亮。
 
  资源型企业,有资源,才有一切。中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孙龙德曾指出,大庆松辽作为一个超大型盆地,资源总量十分丰富,大庆还远没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
 
  60年来,包括1205钻井队在内的大庆油田勘探系统始终在勘探上精查细找,寻找更多的储量,让“家底”更厚实。特别勘探开发已进入非常规时代后,大庆油田按照非常规的理念、非常规的技术和非常规的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致密油、致密气和页岩油三类非常规油气资源均获重要进展。年入“甲子”的大庆油田,因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新领域探索,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更长久的生命力、更蓬勃的希望。
 
  148.34万次巡回检查无一遗漏,录取5057.13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一个个精准数据的背后,正是用“三老四严”的态度,踏踏实实抓开发的最好证明
 
  ——大庆油田开发上精雕细刻,精管每口井、精采每吨油
 
  西宾路边,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掩映在绿树丛中,细碎的光影在楼体上摇摇晃晃,显得楼顶“高度觉悟,严细成风”8个大字格外坚挺,这里就是“三老四严”的发源地。
 
  “四队的采油人都有一个根,三老四严是我们的队魂……”9月2日一大早,记者刚走进中四队,就听见队部里传出这嘹亮的歌声。
 
  细听,每一句歌词都是对优良传统的回顾与感悟。“这是我们雷打不动的老传统,早上唱响我们自己创作的队歌,很提劲儿,让我们精神饱满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第27任党支部书记李雪莹告诉记者。
 
  走进中四队队部,会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力量,这不仅来自于墙壁上张贴的“三老四严”和“标兵故事”宣传板上文字的讲述,更来自于记者在这里五天采访中,见到的每一名员工穿戴工服整齐、奔赴岗位有序,感受到的那种昂扬的精神状态。
 
  身为大庆人,“三老四严”我们并不陌生。会战初期,中四队组建不久,新来的徒工小孙因操作失误挤扁了刮蜡片,还让材料员为他保密。队长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须小题大做。他严肃地批评了小孙,小孙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在那口井上召开了“事故分析现场会”。一个刮蜡片“,刮”出了“三老四严”,让“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成为了大庆油田的优良作风,更成为了中四队的“传家宝”。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中四采油队有了另一个身份——大庆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信息化小队示范点。“智能化”、“信息化”是新生事物,传统管理下的员工能接受吗?高科技解放了人手,会不会让人变懒?李雪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队里一名当了30多年采油工的老师傅,所管的一口油井产量突然下降,为了彻底搞清原因,他翻看和对比了这口井一年内的一万多个生产数据,对地下81个注水层摸了个透,终于找到了“病根”,为技术人员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当“老标杆”碰上“高精尖”时,“三老四严”的传统作风不仅没有走样,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作为油田生产单位,精管每口井,精采每吨油,是最根本的任务。“从建队到今天,中四队累计巡回检查的路线可以绕地球一百多圈,148.34万次巡回检查无一遗漏,录取的5057.13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25.54万张报表无一涂改。”现任队长王一伦的话里透着股自豪劲儿。
 
  能不自豪吗?资料是油田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队高水平管理的体现。这一个个精准数据的背后,正是他们用“三老四严”的态度,踏踏实实抓开发的最好证明。
 
  9月7日临走之际,记者不由再次看了看挂在墙上的老照片,那不就是老一辈中四队人留在光辉岁月里的串串足迹吗?令人振奋的是,那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仍然在延续,在今日中四队人的脚下,在他们奋力前行的土地上。
 
  透过中四队更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油田开发建设初期的气壮山河,为积贫积弱的新中国输送第一缕关乎国家生存的工业血脉;还是在祖国需要时,迅速进入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的辉煌,擎起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抑或是原油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开启“油气并举”新征程,大庆油田都始终为国家经济建设“加油增气”,“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大庆人始终如一的追求。
 
  “长”在实验室里,针对微生物采油进行上万次的实验,优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多个菌种
 
  ——大庆油田科技上精心攻关,用新的核心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延长老油田生命
 
  8月18日,记者走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院实验中心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实验室,只见一瓶瓶装着黑色液体的“油宝宝”整齐排列在匀速晃动的温暖“摇篮”里“睡”得正香甜……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微生物采油项目组成员、采收率研究二室高级工程师王蕊正在进行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生成天然气技术的研究。
 
  参加工作10年,王蕊也陪伴了这些各种形状、活蹦乱跳的“小虫子”10年。“这些可都是宝贝,通过它们可以把三次和四次采油之后残留在地底下石头缝儿里、利用现有技术无法采出的30%左右的原油转化成天然气。”王蕊告诉记者。
 
  王蕊的身旁,项目组另一名成员金锐正站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菌种。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够用于采油,而且不同的油层所需要的采油微生物也不同,所以微生物必须经过筛选。金锐正在观察、筛选,适合今年要在庆新油田进行现场试验的微生物菌种“。这一观察就得一上午,有时眼睛累得胀痛、流眼泪,甚至看不清东西,但多观察一会,说不定就会有新的发现。”金锐揉了揉眼晴就又仔细观察起来。
 
  大庆油田从水驱、聚驱、复合驱一路走来,经历了长达60年的高速开发,地下油藏含油量逐年减少,也越来越难有效动用,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王蕊向记者介绍,微生物采油是储备技术,也是颠覆性技术,形象地说,就像把千百万个小细菌注入到地下,让微生物进行繁殖,进而把油赶出来。
 
  科技攻关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大量扎实的实验,用数据说话。微生物采油项目组针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有的时间短,只有个把小时,有的时间长,需要三五天一直守在实验室。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实验中,项目组逐步优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多个菌种,并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第一是微生物的碳源由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第二是用调控载体方式,将微生物对原油的过程有效控制,这在世界也属于领先地位。
 
  记者离开实验室时,王蕊和金锐们又已开始新的实验。“困难可以说数不胜数。我们所能选择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攻克技术瓶颈多采油,用自主创新的技术为祖国加油。”王蕊信心满满地表示。
 
  勘探开发院实验中心大楼内悬挂的12字——“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静静地见证着大庆油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开发建设60年来,几代大庆石油人继承铁人英雄志,纵身跃入“高科技泥浆池”中,一次次挑战科技极限,一次次勇闯世界难关,用新的核心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延长老油田生命。
 
  采油一线火热的场景、井站现场忙碌的身影、科技办公室里长明的灯光,大庆石油人一代又一代默默无言地接力,共同完成着使命与责任,继续为共和国经济注入强劲生命“血液”,继续以持续稳定的“输出”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让大庆转型步伐更从容,更有力,让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更有底气。


  转自:大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黑龙江111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通过备案

    日前,黑龙江省科技厅对159家申请备案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进行了审核,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服汇众创空间等111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首批通过备案。
    2017-03-22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大力扶持绿色食品产业

    2016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扶持力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培育、整合、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
    2017-03-23
  • “出海口”拉近黑龙江与南方沿海地区距离

    3月14日,黑龙江省政府对外发布消息,2017年1—2月份,哈绥俄亚班列发送货物总量1 7万吨,货值约1 1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个月,哈绥俄亚班列发送的货物主要以发往中国南方港口的粮食、木材为主。
    2017-03-24
  • 摆脱“能源依赖”重铸发展动能 黑龙江迎来振兴之春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经济结构“优化向好”,逐渐摆脱“能源依赖”,动能转换不断加速,经济发展亮点频现。老工业基地迎来了“振兴之春”。
    2017-03-27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