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累计建成6910万亩高标准农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1-19





  核心阅读


  在河南,水资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够以及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曾一度困扰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此,河南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农田品质。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助力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建成691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0年基本建成1250万亩,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不小,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水资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够以及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一度困扰着河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者和种植户。如何创新方式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河南各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建设配套设施,发展节水灌溉


  河南商水县,名中虽然带水,农业发展却还是受到水资源限制。


  1月中旬,赶着回暖天气,记者来到位于河南商水县张庄镇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放眼望去,处于越冬期的万亩麦苗正是绿油油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作为产粮大县,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着“水”转。


  种粮大户、商水县枫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守先掏出手机,打开手机应用轻轻一点,田里整齐排列的固定式喷头就喷出水雾,向麦苗均匀喷洒。“设定自动程序,一个喷头可以均匀喷灌一亩地,单次耗水4立方米,成本才几块钱!”种了一辈子田,邱守先最挂念的是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前,俺们都雇人浇地,一亩小麦浇一次水要花60多元,玉米就更多了,费水费力又费钱。”


  站在一旁的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天华接着说:“2014年夏天特别热,地里旱得厉害,因为怕中暑,一天300元工资也没人愿意来浇地。眼看合作社的地要绝收,没办法,我们只能和农户约定,谁负责浇水谁就可以拿走一半收成,这才挽回一部分损失。”


  为探索解决当地农业发展的缺水困境,2020年,商水县投入近2.3亿元资金,在张庄、巴村两个镇一步到位建设了面积达5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这是为了节水,在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据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介绍,示范区亩均增加了一个固定式喷头,以及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的268套机井设施。“通过无线网络,种植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浇水、施肥等,比普通农田节水75%以上,比原标准的高标准农田也要节水约50%,且喷灌更均匀、效果更好。”


  “河南农业发展面临水资源瓶颈,为此,河南在全省建成了150万亩具有高效节水和智慧农业功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们还要加大投入,在全省建设约300万亩的同类示范区,作为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


  引导广泛参与,提升土壤肥力


  一条小路分开两块田地,都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可仔细一瞧,一边是黄土,一边却是黑土。同一个地方咋还有两种地?走在唐河县张店镇王营村的田间,记者见到了这幅“奇异”的景象。


  大脸盘、黑皮肤,种了一辈子田的唐河县焱鹏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运停告诉记者,“这黑土是我们对原有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改良以后的土壤,没想到肥力提高了,颜色也跟着改变!”


  原来,2016年5月,国内某白酒厂家的原料供应商找上门,要老张种特种小麦,直供酒厂作原料。这个大单让他喜出望外,可是听完条件却作了难,“每斤收购价比市场行情多1毛钱,价格不低。可是完全不让施化肥、不让打农药,产量咋保证?最后能不能挣钱还得两说。”老张硬着头皮接下单子一试,第二年亩产果然降到了500多斤。“这下亏大了!”老张虽然有点懊恼,却并没放弃,“躺在原有的高标准农田上还是不行,得想办法进一步增产才行。”就在此时,唐河县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给了他启发。


  “培训会上的专家告诉我,深松深翻、施用有机肥一样可以增产增收!”2017年,老张咬咬牙,拿出36万元,加上国家补贴的8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和大型深松机,采用深松深翻的方法种地;又从附近养殖场拉来处理过的动物粪便,施放田间做有机肥。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老张合作社的平均亩产就增加了近200斤。再接再厉,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支持下,他又陆续购入了大型收割机、新型播种机,实现了机械化的科学播种和秸秆高效还田。


  据统计,河南省2020年共投入深松作业机械2.1万台,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329万亩。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河南省农机补贴资金13.57亿元,河南省级财政安排5500万元,对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秸秆打捆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在中央资金补贴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累加补贴。老张就是受益者之一。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为了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在这方面我们十分注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河南将提高耕地质量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办法之一就是提供补贴、进行培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农机深翻、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方法来改良土壤。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建设质量


  乘车探访尉氏县张市镇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刚到边界,一座高达45米的中国移动5G基站就映入记者眼帘。


  “现代智慧农业离不开高效数据传输,有了5G信号,操控可以更加精准,不信你看!”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新爱一边介绍,一边操控无人机起飞。远处一架白色无人机随即上天,随着她的灵巧操控在空中同步“飞舞”。“还可以设定自动程序让无人机自己飞。”吴新爱介绍,无人机喷洒农药高效、快捷,然而以前由于信号延迟等问题,容易喷过界、喷过量,影响农作物品质。“5G信号传输快,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吴新爱颇多感慨。“有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有高效农业,可这需要很大投入。”她对记者说,国家给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可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张市镇示范区的建设,每亩需要投资约4800元,超出国家标准的部分,都要由县里想办法筹集。”吴新爱介绍,尉氏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使用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等办法,多管齐下才完成了项目融资。“投资不少,但效果明显,示范区小麦亩产平均增加180斤,现在可以达到千余斤。”


  “县里在融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努力吸引各方投资。比如这里的智慧农业项目,我们就积极争取了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的支持,他们投资为这里建设5G基站,目前已建成1个,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示范区信号基本覆盖,从而使各项新技术的运用有了通信基础的支撑。”吴新爱说。


  “财政投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但要进一步提升农田品质还得拓宽融资渠道。”据申延平介绍,河南各地创新运用贷款、发债、整合涉农资金以及吸引有关各方投入等办法,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和融资方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更上一层楼”提供了资金保障。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