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挑战与对策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06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形成了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为郑州提供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郑州发展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采取一系列应对之策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打造独具郑州魅力的国际性现代化开放型创新型城市。

 

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


  郑州位居中华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独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中原文化优势:郑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人文传承悠远、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沃土。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郑州的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无水港,形成了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郑州枢纽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经济圈,覆盖方圆1000公里城市,近7.9亿人口。还直接贯通华东、长三角至华北、西北,以及环渤海、西南地区甚至东南亚、孟加拉湾等地区。


  三是物流中枢优势:郑州跨境电子商务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单,是我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城市。2017年郑州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3.6%,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国家战略优势:中欧班列(郑州)每周进出境16班,高密度、常态化运行,全年开行超过500班,满载率位居全国第一。郑州机场通航国内外城市37个,每周全货机航班量100班,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班占50%以上。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等重要指标均居全国第4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一带一路’最具开发潜力城市排行榜”中,紧随香港其后,排名第二,已成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五是经济核心优势:郑州是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密集区。郑州大都市区面积接近1.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800万人,将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六是产业集群优势:郑州经济增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27个省会城市第2位、35个大中城市第8位,继续稳居全国先进行列。七是劳动力优势。郑州是中部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郑州吸引了185万人口流入,净流入人口数量居全国第7位,排中部地区首位。

 

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挑战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程中,郑州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社会发展短板:城乡发展不均衡


  第一,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郑州市受到河南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影响,城乡在资源配置上不均衡,在收益分配上不平等,尤其是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优秀人才资源向城市集聚并优化配置,但农村只拥有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基础性资源,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是以粮食收人为主要经济来源,虽然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发展农业加工产业等措施来提高农民收人,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业劳动力转移仍不充分、农业机械化还不能有效推广等原因,农民收人与城镇居民的收人差距仍在继续扩大。2017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6∶1。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城市。由于郑州市存在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再加上资金投人偏向城市,所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化现象,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农村道路、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集中供水、排污、垃圾集中处理等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环境脏乱问题严重。


  第四,教育、卫生等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城乡地域差距、财政偏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优质教育资源大量向城区集中,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拉大,素质高些的教师多数不愿在农村执教,加上大量农村学生涌向城市,出现城市学校班额超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此外农村执业医生相对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卫生条件不如城市,特别是村级医疗保健设施简陋,农民看病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五,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仍然是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的最大阻碍。比如保险费的个人缴纳、企业缴纳都是以现代工业的生产率或人均创造的财富作为基础的。而对于收人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农民来说,以个人经济能力是负担不起这种保费支出的,所以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无法达到城镇居民的标准。另外,政府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补贴高,而对农民保障补贴则较低。


  第六,国际化程度不高。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和配置各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过程,是城市适应全球竞争的战略选择。目前,武汉有5家领事馆,成都有16家,而郑州尚无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在郑州的数量(63家),只有武汉(246家)的四分之一。2016年郑州市接待国际游客人数(48.1万)是西安的四分之一、成都的六分之一。


  经济发展短板:经济首位度不高


  郑州“十二五”GDP年均增长11.2%,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处于前列。但与国内领先的中心城市相比,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郑州经济总量仅是武汉、成都的70%。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低于武汉(36%)、成都(37%)、西安(34%)、杭州(24%)。


  科技发展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从总体上看,郑州科技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创新人才短缺、创新平台不多、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主体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整体实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尤为薄弱,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长期需要靠外部引进。郑州市所拥有的全国500强的大型企业以传统型企业居多,涉及煤电、制造、食品、钢铁等领域,产业结构明显偏重,缺乏创新型的大型企业。从创新成果看,郑州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技术合同成交总额都落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从创新要素看,R&D投入、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郑州市研发能力较弱,科研机构偏少,创新人才相对匮乏,科研投入也明显不足。


  教育发展短板:高等教育资源匮乏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从高校数量和结构上看,目前河南省有高校129所,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但是郑州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的短板,从高端人才培养源泉看,郑州与已经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拥有诸多知名学府相比,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距。河南有一亿多人口,对优质高等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


  高端资源集聚短板:高端资源集聚力不强


  产业集聚区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2017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3万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27个省会城市第2位、35个大中城市第8位,但郑州经济和产业辐射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制造业、物流业和基础设施类等较低层次,而辐射带动能力较高的IT、金融等高附加产业相对薄弱,现代服务性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辐射性、关联性、带动性不强,产业结构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总部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这与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所具有的辐射带动功能不匹配。


  城市环境与管理短板:城市综合管理不够精细


  目前,郑州仍面临着供水供热和环境建设等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大气污染治理及占道经营整治等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不够、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亟待加强的突出问题。如何提供满足市民和各社会阶层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服务产品就成为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和谐城镇体系。《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郑州建设国家中心的城镇布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其中,一主为郑州主城区;一城为航空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和南部新城区;四组团为登封、巩义、新郑、新密四个外围组团。目标是形成以主城区、航空城和新城区为主体、外围组团为支撑、新市镇为节点、其他小城镇拱卫的层级分明、结构合理、互动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紧紧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郑州制造业人才资源集中的优势,以智能化为核心,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新型制造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确保将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引导各级政府将职能转变到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上来,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


  4、发挥区位优势,提升交通和物流中枢能级。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大枢纽体系。健全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三网融合”,构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一体”多式联运的大物流体系,夯实发展大物流体系的基础。开展国家空铁联运试点,建设物流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跨境E贸易,全面对接国际市场,加快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


  5、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以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自由贸易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切入点,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以航空港、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特种商品进口口岸五大开放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郑州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平台,充分发挥郑州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带动作用。


  6、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城市。发挥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核心地位,遵循改革创新、提升功能,开放引领、区域联动,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的原则,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际化现代城市。(作者:王海平 常战军 李燕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