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沪20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16





2788866075395263894.jpg

  今年10月,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展会在上海举行。参展的速冻食品吸引了上海市民驻足观看。本报资料图片


15127988817688842333.jpg


  黄河、黄浦江,虽远隔千里,但豫沪两地合作根深叶茂。河南“菜篮子”早已批量供应上海餐桌,仅去年河南就向上海调出米面及加工制品10亿斤、蔬菜8亿斤、瓜果4亿斤;上海制造巨头布局中原,上汽集团郑州基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3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今年,豫沪合作再上新台阶,上海复星国际、上汽云计算软件研发中心、深兰科技(上海)等一批沪上数字企业入驻中原科技城,河南派出窗口单位“常驻”上海,对接引进上海科技创新资源……双方在产业、技术、资本、人才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豫沪合作已成为河南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辆汽车的“相互成就”


  从黄河之滨,到长江入海口,豫沪两地产业合作因为“一辆汽车”而变得格外密切。


  上汽荣威iMAX8,一款最近大火的网红MPV,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它就产自位于郑州经开区的上汽郑州基地。2017年9月,上汽郑州基地一期工厂正式投产,目前已经成长为上汽乘用车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能60万辆,员工3000人,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名爵的多款热卖车型均在这里下线。在上汽集团看来,过去3年是上汽集团与郑州互相成就的3年:上汽快速落地投产抢市场、郑州汽车产业补上短板上规模。


  基于此,上汽集团在河南的布局越来越广、越来越深,除了已经建成的年产60万台的生产基地,上汽集团的发动机、物流、零部件、网约车、充电桩生产布局等均已落地郑州。今年,上汽集团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也将投入使用,意味着以后上汽集团的“数据大脑”就在河南运行。


  当前,我省在完成承接产业转移量的积累后,急切需要质的提升。而上海早已实现了工业化,产业溢出多,开展豫沪合作,我省瞄准上海在高端产业方面转出的企业,或是这些企业中的研发环节、加工装配环节。除了上海汽车,宝武钢铁、圆通速递、东方希望、拼多多等一大批中国500强企业、龙头企业也先后来豫投资,有效助推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主导产业集群培育。


  最近5年,我省实际引进上海企业资金4272.1亿元,位居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来源地第三位。尤其是今年疫情暴发以来,全省创新“云招商”方式,签约一大批高质量项目,持续开工一批项目。今年前8个月,实际引进上海企业资金增幅最快,到位897.9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豫沪两地深化合作,协同发展。


  米面蔬果的情谊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三全食品、双汇冷鲜肉……10月11日,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上海市农业展览馆集体亮相,“河南味道”飘香上海滩。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民消费的猪肉中,有十分之一来自河南。此外,我省每年还向上海供应米面及加工制品10亿斤、蔬菜8亿斤、瓜果4亿斤……


  展会期间,河南农产品巨头牧原股份、思念食品、伊赛牛肉与上海本土企业联华超市、拼多多、光明集团等签约近200亿元。豫沪两地政府部门签订了《豫沪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豫沪粮食和物资储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豫沪供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揽子合作协议。


  上海有常住人口2400万人,流动人口有800多万人,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目前,越来越多的河南优质农产品通过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直供直销、社区直送、电商销售等形式,出现在上海市民餐桌上。不少农业品牌在上海扎根壮大,如思念的水饺、牧原的生猪、双汇的冷鲜肉等;花花牛乳业还将品牌运营管理中心设在上海,希望通过打开上海市场走向全国。


  我省已将豫沪农业合作视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双方就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上海市近年来对河南省农业领域项目的投资逐年加大。2016—2019年上海市与河南省合作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共25个,1亿元以上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88.21亿元,其中上海方面投资61.31亿元。


  20年的全方位牵手


  开展豫沪合作,不仅是承接项目转移,更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吸引上海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为河南服务。


  9月15日,河南创新高地——中原科技城首批入驻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就包含一批“上海元素”,上海复星国际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复星国际中央创新商务区,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入驻;世界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在这里建设深兰科学研究院、深兰郑州总部、深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等,打造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引才创新典范工程。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与河南省的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了联合研发项目,有效促进了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在医疗健康领域,河南省中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带动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郑州人民医院整体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在河南省建立单孔胸腔镜培训基地,为中原百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豫沪合作的窗口单位,中豫绿发(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今年9月迁至上海虹桥商务区,并开始了和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创新中心、复旦大学科技园、上海交大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实验室等机构的合作,将优质资源更好引入省内。


  深化与上海的合作,是河南多年来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世纪以来,我省在2000年、2015年、2017年与上海市先后3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年来,从引进项目到产融结合,从单向承接到互利共赢,从产业合作到全方位牵手,豫沪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开拓了发展新空间。


  当前,河南多个国家战略平台深度推进,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两地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紧密度越来越高,双方只要勇于探索、坚持互惠共赢,必将不断谱写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转自: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