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济南地铁将成网运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1





  10月10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面提速,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突破,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等3个项目年底前建成,届时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328公里,济南地铁也将成网运行,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


  济莱高铁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


  铁路建设方面,我省整合济青高铁公司、鲁南高铁公司、省铁路基金发展公司等,组建了山东铁投集团作为省级出资人代表,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铁路发展基金,积极助推全省铁路加快建设。


  按照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35年,我省将全面构建“四横六纵”现代化高铁网络,营运里程将达到5700公里,覆盖县域范围达到93%以上,通道进出口增加到15个,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占比提高到80%以上,形成“省会环、半岛环、省际环”格局。届时,通过高铁将实现覆盖全省、通达我省周边主要城市的“1、2、3”小时陆上交通圈。其中,济南至相邻市半小时通达,济南至青岛、青岛至周边设区市,全省相邻各设区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设区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设区市3小时通达,济南与周边直辖市、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通达。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京沪高铁、胶济客专、石济客专、青荣城际、济青高铁、青盐铁路、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7个项目,通车里程1987公里,高铁通道进出口4个,省内高铁成环运行。在建的有潍莱高铁、济莱高铁、济郑高铁山东段、黄台联络线以及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菏泽至兰考段6个项目,在建里程625公里;其中,潍莱高铁计划年内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23公里,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达到2110公里。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推进重点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铁路可研报告已获得批复,9月10日,省政府召开了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铁路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雄商高铁可研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济南至枣庄、济南至滨州、德州至商河铁路均已完成可研报告评审,相关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到“十四五”末,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4400公里。


  济南至高青等23条高速加快建设


  公路网络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万公里,居全国第三;路网密度达到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除直辖市外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47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今年,我省还有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等23条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到年底确保14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力争完成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400公里,“山东公路”将更加“四通八达”。


  全省拥有13个颁证(备案)通用机场


  机场布局方面,先期整合了济南、烟台、威海、临沂、日照、东营6个机场,组建了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


  目前,全省在运民用运输机场9个,运输机场数量居华东地区第1位、全国第7位。拥有蓬莱沙河口、滨州大高、平阴榆山、莱芜雪野等13个颁证(备案)通用机场。我省正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菏泽牡丹机场竣工试运行。与此同时,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其中包括,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新建枣庄机场、新建聊城机场、济宁机场迁建、潍坊机场迁建等项目。年底将确保济南国际机场北指廊工程、菏泽牡丹机场、威海机场停机坪等三个项目建成运营。


  济南轨交2号线一期等3个项目年底前建成


  继青岛地铁成网运行后,2019年,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一期相继建成通车,泉城济南进入“地铁时代”。目前,济南、青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32.5公里。


  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青岛地铁4号线、6号线等8个项目正加快建设,其中,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等3个项目年底前建成,届时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328公里,济南地铁也将成网运行。


  此外,水运能力方面,我省整合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渤海湾港口集团,成立了山东省港口集团。目前,我省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基本形成“西联中亚欧洲、东接日韩亚太、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开通集装箱航线280余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济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