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要求证明“我是我”,淄博市民蒙圈了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01





  奇葩证明让人非常无语,山东省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一再要求,对要求企业群众提供的证明,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能通过个人有效证件证明的,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解决的,以及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将一律取消。可最近淄博的王先生就遇到了一个让人很无奈的证明,需要证明“我是我”。


20200401210244141.jpg


  王先生在淄博购买了一套房子,并在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支行办理了房屋抵押贷款业务,最近发现还房贷的这张存折磁条失效了,去更换新的存折时出了问题。


  王先生介绍说,自己是2007年办理的存折,房贷还有六七年,之前换存折都很正常,结果这一次换就发现信息不相符了。

20200401210319141.jpg


  据王先生介绍,办理存折时用的是一代身份证,当时身份证号码只有15位,现在二代身份证变成了18位。


  身份证上的信息,年龄、性别、出生日期都完全一样的,就是身份证号码一代的是15位,现在二代的是18位,户口在2009年从黑龙江省迁入到淄博市住址和(一代)身份证完全一致。


20200401210352141.jpg


  王先生说,他的一代身份证是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公安局办理的,二代身份证是在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办理的,身份证原件都还在,现在银行要求证明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是同一人,可派出所说国家已经明文规定,18个证明包括这个证明已经不给出具了。
  由于现在存折不能使用,只能通过转账的方式还款,并且无法查看存折账户的余额,也弄不清需要再往里存多少钱用来还贷,如果不变更,将来房贷还完后房子也过户不到王先生的名下。


  随后,记者和王先生一起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杏园路支行了解情况,其工作人员表示,王先生起先是因为磁条坏了,所以牵扯到需要用密码和证件换存折,办理过程中因为密码不对,在重置密码的时候才发现证件信息不对。


  这位工作人员确认,王先生想要更换新的存折,就得需要到公安部门开具新旧身份证为同一个人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在银行系统才能变更二代新身份证信息。


  王先生手里有一代身份证旧证和二代身份证新证,办理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杏园路支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让他开“我是我”的证明?


  原来,王先生身份证从15位变到18位的时候,除了代表年份的19两个数字,还有一个数字对应不起来。


  银行工作人员说,如果两代身份证能对应起来,15位升18位银行是可以进行变更的,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只提供二份身份证就可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代身份证最后一位是1,二代身份证对应的数字却变成了7,所以银行无法证明是同一个人。


  王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了当初给自己办理二代身份证的淄博市公安局杏园派出所了解情况,淄博市公安局杏园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档案在迁入的时候已经是二代身份证了,具体他们也不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建议王先生找户口迁出地的公安部门核实。至于如果查到原始档案证明公安部门会不会开据这位工作人员也表示不能确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经过一番努力,记者和王先生联系上了黑龙江省克东县公安局第一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可得到的回答是由于王先生的户口已经迁走,所以不确定能不能开具证明。

20200401210426141.jpg


  房子的土地证、契证,还有房屋产权证都是王先生的名字,怎么就还需要再开证明证明“我是我”?


  王先生说,公安部等12部门在2016年联合制定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对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完全能够证明的9类事项,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其中,第4条就是公民身份证号含15位升18位证明。


  王先生表示,自己2007年开户的存折现在已经换了三四个了,第4个2017年换的,现在想去换就换不了了,这个应该是银行系统内部的问题,一代身份证升级二代后,银行系统应该自动升级成二代身份证。


  现在这个证明在黑龙江当地的公安部门到底能不能给开具也不确定,因此希望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杏园路支行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杏园路支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王先生不能证明“我是我”,他们也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当王先生向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公安部等部门出具的不再开证明的文件后,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要向上级部门进行反馈。




  新闻热线: 0531-83122110
  更多资讯获取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产经济南


  转自:齐鲁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