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创新载体落户江苏苏州高新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12





  5月24日,又一批16家创新载体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至此,在苏州高新区集聚的全国“大院大所”已超过100家,进一步助力该区“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的“两高两新”创新实践。


  苏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区域面积从最初的6.8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58平方公里,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为苏州启动了一个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打开了一扇改革开放的新窗口。26年来,苏州高新区以思想解放引领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思想再解放,无论是开放型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不断壮大。近日,该区又出台《高新区勇当苏州两个标杆先行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工作,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增添浓度


  中科院光电所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等16家创新载体签约落户高新区,为提升高新区创新发展增添了新浓度。苏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沈培英认为,苏州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高校资源、“大院大所”资源较为紧缺,如何借力全国著名高校、借力“中”字头研究机构,一直是高新区考量的一个课题。由此,多年来,苏州高新区始终把“大院大所”的引进、消化、吸收,当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大脑”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数据显示,2017年,苏州高新区新增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21家。其中,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含金量极高的“大院大所”占到半数。加上此前落户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中”字头、“国”字头“大院大所”,高新区拥有各类创新载体超过100家。苏州高新区科技部门负责人说:“高新区引进科研院所,不是为了建‘盆景’,也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而是围绕自身的产业需求打造一个完整的创新链。”在这个思路下,苏州高新区要让“大院大所”体现不凡的价值。


  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介绍,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在落户高新区的5年里,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中科院为纽带,吸引了10多家地理相关研究载体及众多产业转化企业前来创新创业。如今,越聚越多的“大院大所”,源源不断释放创新原动力。2017年,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5%,全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11%以上,获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1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累计集聚各类科技领军人才超800人次。


  沈培英说:“苏州高新区将进一步开拓与北京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及中科院系院所合作,发挥合作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应用性研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力争到2020年,再新增30家重大创新载体与平台。”


  建设先导产业集聚区获突破


  当前,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苏州高新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经过20多年发展,“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式”产业结构已不能担当创新发展的“引擎”角色。为此,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苏州高新区对标先进地区,拓宽发展思路,根据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3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加速“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高新创造”跨越,增强区域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如今,苏州高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峥嵘初现,新能源企业阿特斯在全球率先采用第四代光伏技术——湿法黑硅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为2018年国家“领跑者”和“超级领跑者”基地成功研发并推出10款满分领跑组件;固德威公司新一代光伏逆变器斩获世界顶级工业设计奖项——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奖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苏州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医疗器械产业获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28亿元,有效投入持续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苏州高新区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是苏州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军工科研院所,发挥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国企和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优势,加快形成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2018年,第一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中,苏州高新区的佳世达、西门子等6家企业智能生产车间成功入选。其中,西门子和美视伊汽车等企业,是为数不多拥有2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


  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苏州高新区最近出台《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末,全区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在410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建设用地地均GDP每亩达75万元。


  创新团队可获1亿元项目支持


  近日,苏州高新区启动“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会客厅建设。该“会客厅”设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依托文体中心的硬件优势和和已有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咨询交流、项目路演、产品展示、创意对接等服务,打造服务人才、凝聚人才、以才引才的“温馨之家”。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积极营造适宜创新的生态环境,凭借良好的人才扶持政策、完善的产业配套及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创新幼苗茁壮成长。在去年省“双创计划”评选中,申报的伽蓝致远项目,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全省10个重点资助项目。


  2017年,苏州高新区出台《“才聚高新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产业基础人才等给予激励政策。其中,对重大创新团队可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扶持经费。


  苏州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开发运行手机App和PC网站“双通道”模式的“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应用平台;推出“线上申办+电子认证”模式的“智汇苏高新”人才电子服务卡,整合13类46项服务举措,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组织“才聚高新智汇虎丘”创新创业大讲堂、主题沙龙等活动,扶持培育“创业精英协会”“博士后联谊会”“太湖群鹰会”等人才团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区域越是开放包容,就越能在创新生态上获得突破。”苏州高新区组织部副部长李伟介绍。目前,高新区人才总量有22.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5万人。引进和获批各级各类领军人才800余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7人,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72人,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139人,获批江苏省双创团队10个,去年省双创团队获批数位列全市第一。


  苏州高新区打造的苏州金融小镇,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优势,延伸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为企业提供投资、研发、咨讯等于一体的服务。仅一年时间,苏州金融小镇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表示,在下一步发展中,苏州高新区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差距、鼓干劲,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用创新思路解决实践探索中的问题,用改革推动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孙宝平)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助力经济跑出发展“加速度”

    日前,苏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推进会暨博士后联谊会成立仪式举行,标志着苏州市首个博士后联谊会成立。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累计获批建立博士后工作站41家,招收博士后84人。
    2017-04-14
  • 瞄准高端制造 苏州高新区做出大文章

    瞄准高端制造 苏州高新区做出大文章

    数据显示,在苏州高新区每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中,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07-27
  • 苏州高新区打造“智造”企业集聚区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引导“智造”企业不断向价值链更高处攀升。数据显示,苏州高新区每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中,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占近90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7-08-10
  • 总投资超百亿元汽车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

    近日,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协鑫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的协鑫同捷研发及整车总部项目正式落地苏州高新区。该项目占地约200亩,其中一期约100亩,计划总投资超百亿元。
    2017-08-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