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银行业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显成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04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临沂银行业积极引领各银行金融机构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政治任务,不折不扣、联系实际、攻坚克难抓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深度融合,引领全市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04125527265.jpg


  沂南农商银行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沂南农商银行于5月15日-16日在全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该行总部机关各党支部继续按照统一制定的党史学习教育配档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并观看红色影片《遵义会议》《古田军号》;行党委班子成员到各督导片区党支部与全体党员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督促各党支部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同时,该行还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学习之余,该行部分党员到龙城华庭广场开展“情系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系列金融产品,征集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强化各位党员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


  莒南农商银行党建联盟为民服务传承红色基因


  1954年,莒南县坊前镇王家坊前村的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社员共同出资金和物资支持合作社生产,并对出资社员的分配做了明确规定,不仅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还保障了生产。1955年9月,其做法得到毛主席批示,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他们在创业道路上不断向前,其“自力更生、勤俭办社、合作共赢、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被传承至今。


  年初以来,莒南农商银行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共建”为抓手,深入践行普惠金融,携手县供销联社、县烟草专卖局在坊前镇王家坊村高标准打造“党建联盟共建便民服务点”,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3月26日,在县委组织部、县机关工委的见证下,莒南农商银行与县供销联社、县烟草专卖局举办党建联盟签约仪式,结成莒南县第一个异业党建联盟,为共建三方持续深化党建共建,实现互助共赢夯实了合作根基。 


  该行还弘扬沂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坚持高标准。服务点配备金融服务终端、客户经理办公点、自动售货机、自动饮水机、政务服务机、卫星电视等设备,实现了饮水、购物、宣传、金融、政务等服务全覆盖,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的又一个“莒南好例”。


  依托县供销联社、烟草专卖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大力推广特色金融产品,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带动农户、个体工商户和涉农小微企业创业致富。


  同时,该行发挥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优势,积极争取政府涉农补贴及专项扶持资金,根据供销、烟草行业特点和需求,为供销、烟草行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农发行兰陵县支行学知百年党史 开启发展新局


   该行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履职发展、风险防控、强化管理等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先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支农报国”主题研讨会、“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主题党日活动、“学党史、强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演讲比赛、“踏寻红色足迹 追忆峥嵘岁月”主题实践、“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座谈会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并与县机关党委、财政局、国有资产等5家单位开展常态化“党建联盟”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干事动能,为支行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将党建品牌建设、职工之家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坚持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基础年”及“硬件提升年”活动中走在前列。打造新时代党员活动中心,实时更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确保党的元素看得见、党的声音听得见、党的力量和温暖感受得到。该行党建园地被临沂市分行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基地”和“行史展览基地”,同时,被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局分别确定为“兰陵县党员教育中心”和“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


   同时,该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党史学习教育引领业务发展,以发展成果检验学习成效。今年以来,累放贷款10.4亿元,居全市县支行第1位,有力推动兰陵县中医院、农村路网、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其中,发放1.6亿元贷款支持以色列政府转贷款配套项目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余额44.2亿元,较年初增加9.5亿元,增量居全市县支行第1位。(王松根  李孟强  王秋涵  马梦瑶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