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盛:沂蒙乡村振兴路上的“棚二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05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打在公屏上,没听清楚我刚才解答的,CALL波111......”3月1日,平邑县卞桥镇杨庄村义强合作社的大棚内,24岁的唐永盛正和父亲通过快手直播,给全国各地的“棚农”进行公益惠农科普。


  由于直播“干货”满满,粉丝量水涨船高,12万粉丝中不乏许多科班出身、刚刚“触棚”的创业大学生群体,甚至有粉丝不远千里来此现场“取经”。“直播多的时候,有5万多人同时在线,从早上播到下午,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能把好的种植技术教给全国各地的‘棚’友,感觉很有成就感。”唐永盛笑着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10305151004.jpg


  一直憧憬能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唐永盛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又选择了父辈走过的路。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都希望通过努力走出大山,去过城里人的生活,这也是父辈儿时的愿望。


  “当年父亲辞了城里的工作回乡种棚,从一个人一个育苗棚干起,到带动村里2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现在不管是种植环境还是扶持政策都非常好,父亲就是我的榜样!只要下得了功夫吃得了苦,在农村一样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这样,在父亲的支持下,唐永盛毅然决定扎根农村做个种“棚”人。


  回到村里后,唐永盛从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种棚技术。从大棚规划设计到品种选择、从育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不到两年时间,他就从一个种棚“小白”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种棚“土专家”。


  在钻研种植技术的同时,年轻的唐永盛将互联网引入到田间地头,快手直播、线上教学、微信下单、物流发货.....他让传统农业“拥抱”上新科技。成熟的大棚种植技术随着网端惠及更多种植户,也让唐永盛的创业思路和发展平台越发宽广。在直播过程中,唐永盛发现很多粉丝对高质量农资产品有较大需求,直播“带货”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我们把多种农资产品先在自家棚里试用,再选出质量最好的推荐给粉丝,后来,粉丝干脆直接从我们这里拿货。我们不图啥利润,所以算上运费都要比他们自己去市场买还便宜。”网络直播给唐永盛带来了“授人以渔”的愉悦,也让他推荐的农资产品成了圈内“爆款”:棚膜、种子、肥料、授粉药、喷雾器甚至胶带,只要他直播大棚里用的,都成了抢手货,一些产品甚至远销俄罗斯。


微信图片_20210305151008.jpg


  “2020年,仅棚膜一项就销售了200多吨,收入30余万元。现在,我和我父亲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大部分都是咨询和采购的客户朋友。”叮叮当当的微信收款通知,给这个95后的“棚二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日夜的劳作、地里刨金的甘甜,还有对农村发展、农业振兴的坚定和憧憬。


  近年来,在平邑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卞桥镇党委政府和省派第一书记的指导帮扶下,杨庄村大刀阔斧地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弱电下地、钻孔打井.......困扰这个村子多年的缺水、断电、路难走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唐永盛乘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东风,依托专业合作社,与周边的电商龙头合作办起了农村电商,给自家的大棚菜插上了“互联网”翅膀。


  2019年,唐永盛的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去年,他又承包了两个长400米、宽25米的琴弦式日光温室大棚,搞起了规模化种植。“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能超过200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俺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劲头,这就是俺们农村青年大有作为的时代。”唐永盛话语间透着坚定。


  临报融媒记者 闫春秀 通讯员 上官宇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