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85场新闻发布会见证临沂新发展新气象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1-12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特殊的年份中,来自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权威声音,及时发布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常态化传播临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好声音”“好故事”。据统计,2020年,全市共召开新闻发布会85场,48个市直单位参加发布,及时回答群众关心和社会热议的话题170多个,新闻发布会场次逐年增多,全市新闻发布工作扎实推进。

  

  融入中心,让权威声音掷地有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市新闻发布融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在全市中心工作大局大势中抓好议题设置,聚焦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民生热点等内容,对中心工作进行深入解读、权威发布,充分发挥了新闻发布的引导推动作用。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运行”“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防汛救灾”“‘十三五’成就巡礼”......一个个权威声音,一场场重大决策,一件件重大事件,借助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架起政府与媒体、群众沟通的桥梁,传递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景象。

  更公开、更开放,让权威声音拨云见日,掷地有声。2020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开展新闻发布选题会商30多次,统筹协调发布选题70多项。围绕经济运行、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营商环境等方面,策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实现全国跨境电商B2B试点首批出口”“医保服务流程再造”等多场新闻发布会。

  

  及时主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鼠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夹裹着民众的焦虑和恐慌,席卷而来。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要公开透明、稳定人心的权威声音。2020年1月28日,全市疫情防控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及时举行,全面通报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这一权威发布让市民吃上了定心丸。

  去年,全市共召开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17场,其中,1月28日至4月15日,连续集中召开12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专家针对新冠疫情的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和权威解读。“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开信息,消除公众疑虑,让市民对疫情防控有了正确而充分的认知,对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措施充满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府新闻办相关工作人员称。

  

  服务发展,提升新闻发布效果

  

   全市新闻发布会涉及内容广泛、含金量较高,既有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又有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2020年10月29日,2020年前三季度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用一组组数据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出我市疫情防控、经济运行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整体向好发展态势。

  民生问题一直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2020年10月29日,全市20项重点民生实事发布会举行,及时发布了我市20项重点民生工作的推进情况。发布会的召开,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一个个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数字、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落地实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策划推出了“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对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困难群众救助等进行了权威发布。

  

  建章立制,规范新闻发布机制

  

  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不断规范新闻发布制度,先后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新闻发布工作的通知》,以市“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的若干措施》,从确定发布内容、规范发布流程、健全发布机制、建强发布队伍、提升发布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同时,开展全媒体传播,各级新闻媒体统一开设“权威发布”专题专栏,第一时间刊播新闻发布会内容。对于政策解读类新闻发布会,市直各媒体同步刊发短评、锐评、快评等,提高了舆论引导力度。

  新闻发言人队伍是推动新闻发布会工作的骨干力量。去年以来,我市实行新闻发言人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建强新闻发布团队,加强业务培训,将新闻发布业务培训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强化实战演练,将新闻发布课程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必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扩大充实了新闻发言人队伍。

  新闻发布会,不仅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而且更好展示了临沂团结奋进、创新创业、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形象。今年,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强策划,创新方式,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实效,不断促进新闻发布工作开创新局面。


临报融媒记者 王慧 庞尊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