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制造:“扬眉吐气”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2-10





  内蒙古工业有足够的发展底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提到内蒙古就自然而然想到在内蒙古提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 “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在曾经一轮发展浪潮中,内蒙古许多地方把握住了“羊煤土气”等资源优势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 “羊煤土气”背后,内蒙古深受土壤荒漠化、草场沙漠化等问题的困扰。


  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


  内蒙古 “地上地下都是宝。”内蒙古工业发展具备 “后发优势”,不再只盯着 “羊煤土气”,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增强紧迫感,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内蒙古工业开始由 “黑”向 “绿”转变。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茫茫原野水草丰茂,内蒙古工业实现了从 “羊煤土气”到 “扬眉吐气”。


  资源能源占据工业 “半壁江山”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内蒙古依靠传统农牧业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地区,更是世界最大的 “露天煤矿”之乡,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工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 “蝶变”,突出表现是发展快、规模大、竞争强。目前,内蒙古工业发展的 “重心”正在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变。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验少、技术落后,内蒙古对于发展工业经济来说就像是一个 “门外汉”,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为内蒙古工业发展亮出了 “通行证”,资源和能源工业占据着内蒙古经济 “半壁江山”。


  内蒙古工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相继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 “抓大放小”、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等重大战略,以大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基地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业发展由 “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内蒙古工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成就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工业企业构成仅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普遍存在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局面,企业效益情况不乐观,全区工业利润总额多年在10亿元上下徘徊。针对内蒙古工业 “家底薄”的现状,“扩大经济总量”成为新型工业化基础性步骤。2017年,内蒙古开展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稳定增长”专项行动,以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解决影响工业发展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建立健全优化工业发展环境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增强抓工业发展意识,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着力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及落实体系,着力增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打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全力抓项目抓投资保运行,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其实在2016年,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曾表示,工信部重点支持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内蒙古将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攻坚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如今,翻开内蒙古经济发展日志,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发展潜力巨大、后劲十足的大 “金三角”和小 “金三角”。大 “金三角”是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小 “金三角”是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尤其引人注目是,产业发展不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前进的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 “领头羊”。


  由 “一煤独大”走向 “多元发展”


  到过内蒙古的人可能都知道,内蒙古许多城市地标性建筑都和当地资源禀赋有关,比如“羊绒城” “煤炭路” “稀土大厦” “天然气园区”。可见,内蒙古欠发达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资源型产业在拉动内蒙古经济历经一段 “超常速”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浪费、效益不高、创新不足等负面效应和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的资源产业发展方式等深层次矛盾的凸显。内蒙古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工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由 “一煤独大”走向 “多元发展”,形成以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道路。一是转方式、调结构,工业经济筑基础;二是转方式、延链条,资源升值补短板;三是转方式、抓创新,传统产业添活力;四是转方式、重绿色,循环经济后劲足;五是转方式、促改革,工业效益稳步增。


  内蒙古羊绒生产进入智能化制造时代,实现了从研发、原料分梳、染色、纺纱、成衣织造等全链条高效自动化生产,并且以羊绒为核心逐步延伸覆盖服装其他领域,在国际羊绒产业上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内蒙古煤炭摆脱路径依赖,不再是单纯输出煤炭资源,而是让资源附加值留在了资源产地,变 “输煤”为 “输电”。同时,内蒙古强化煤炭转化及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实现工业化。


  内蒙古稀土将 “土”变得更有 “料”。一是我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高速铁路、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大幅增加稀土永磁电机、动力电池等稀土高端材料和产品用量。二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工业炉窑脱硫脱硝、机动车尾气净化、污水处理等,为稀土催化材料提供了巨大市场。


  内蒙古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并围绕 “清洁”搞好资源转化,新建一批规模与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天然气化工项目。目前,北奔重汽研发出氢燃料电池重卡,马力强、成本低、零污染,已经成功扩展到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环卫车,不断贡献出“内蒙古智慧”。


  制造业 “含绿量”不断提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技术创新主战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制造业从最初开始的简单皮革、毛纺加工以及工人几千人、产值1000多万元起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00年开始,内蒙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支持有条件、有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打造优势制造业核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制造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是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四是制造业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内蒙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200家、 “小巨人”企业数量达80家。


  随着我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2019年内蒙古开始实施 “科技兴蒙”行动,拿出 “硬核”措施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建设,努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由主要依靠能源资源消耗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制造业 “含绿量”不断提高。


  对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 “必修课”。目前,内蒙古以 “数字内蒙古”建设为核心,以 “数字产业化”为推动,以 “产业数字化”为主战场,以 “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发展路线,推动钢铁、稀土、化工、装备等行业开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如果说 “羊煤土气”曾经代表了内蒙古工业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那么经过数字化参与和改造, “羊煤土气”传统工业格局实现了转型升级,推动1万多家工业企业管理上云、服务上云、业务上云,催生出一批 “云产业” “云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筑牢数字经济发展 “基座”,为内蒙古工业腾飞安上了强大 “助推器”。事实证明,内蒙古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已经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奔腾 “云”端的内蒙古,数字经济乘“云”起飞。(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内蒙古建立“蒙”字标认证 打造全新“内蒙古制造”

    内蒙古建立“蒙”字标认证 打造全新“内蒙古制造”

    随着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18日获得首批“蒙”字标认证证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的区域品牌“蒙”字标正式亮相发布。今后,内蒙古将通过对企业开展“蒙”字标认证,擦亮“内蒙古制造”,推动更多优...
    2020-11-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