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经开区呈现五大优势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7-09-22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成立,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自治区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沿线西部经济带重点工业集中园区。2015年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bayannaoer
资料图: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引进了香港联邦制药、华能集团、西部矿业、山东鲁花、浙江京新药业、杭州娃哈哈集团、小肥羊集团公司、燕京啤酒等国内知名企业,形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冶金和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新型化工、新型建材等为主导的六大产业集群体系,产业之间相互关联,循环经济链初显效应。
 
  区域地位渐显突出
 
  2016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工业增加值83.2亿元,可比价增速9%;实现销售收入271.3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亿元;实现税收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36%;开发区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20%。2015年,成功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300万元,这将对我们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注入强大活力。在国家商务部“2016中国开发区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开发区荣获了“最佳竞争力奖”。开发区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巴彦淖尔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总体思路,坚持引进大项目、培育大集团、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努力集聚产业优势,加快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16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户。已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能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开发区按照现代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原料、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优势龙头企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现。2014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示点园区;2015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示点园区,同时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积极规划建设了蓝宝石产业园,成功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宝石),引进蓝宝石企业两家,总投资21亿元,蓝宝石产业园初具规模。
 
  创新资源日益丰富
 
  开发区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新型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意识逐步显现。目前,开发区11家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拥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京新药业。拥有发明专利25项。
 
  开发区把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最重要载体和孵化场所。目前,创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器服务中心3.5万平方米,设立青年创业中心、民族特色工艺产品创业中心、高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创业成果转化中心四大中心。
 
  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2013年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开发区管委会于2016年2月制定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奖励企业创新成果的办法》。
 
  创业环境明显优化
 
  开发区努力打造“亲商、利商、便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建立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特别是部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后,简化了办事流程,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办理。项目建设中,制定了项目包联责任制度,把在建项目包给管委会领导,包给开发区部门单位,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早日竣工投产。项目投产后,经常组织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尽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建立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投产企业终身化服务的服务体系,拉近了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培育成长体系逐步形成。
 
  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
 
  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至47平方公里,按照适度超前的方针,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建成了道路、供水、供天然气、排水、电力、通讯等“六配套”区域20平方公里,其中,修筑道路63公里,排水管道53.3公里,供水管道28公里,天然气管道17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25.8%;建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开闭站1个;专供园区使用日供水5万吨的供水厂2座,日处理污水6万吨和专供开发区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各1座,道路网络成形,水、电、气等管网贯通,具备了服务企业承载重大项目的能力。(林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