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发挥资源优势 助推农牧民增收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15





  丰收季节,与内蒙古兆丰公司签订种植订单的杭锦后旗太阳庙农场种植户郭富强算起了自家麦田的经济账:今年兆丰公司以绿色小麦每公斤4元、富硒小麦每公斤4.4元、有机转换期小麦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订单种植小麦,每公斤收购价格平均高于市场1~3元,这样每亩小麦能增收1000元以上。“虽然兆丰公司收购麦子的要求很严格,要满足很多项指标才行,但收购价确实比别的地方高很多,所以再辛苦再累也值得。”郭富强说。
 
  对于兆丰公司来说,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麦农通过提质增效收获红利,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才能更好被激发,企业原料才能充足供应。
 
  据了解,今年巴彦淖尔市小麦播种面积129.7万亩,而以恒丰集团、兆丰面业、中粮面业、塞北粮仓等为代表的3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共落实小麦订单面积81.2万亩,同比增加8.2万亩。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市培育和引进了恒丰、河套酒业、中粮、伊利、蒙牛、圣牧高科、鲁花、小肥羊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粮油、肉乳绒、果蔬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这些优势特色产业,全市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全市通过引进、培育、整合等形式,扶持壮大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91家,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去年,全市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六大产业为农牧民增收提供坚强后盾
 
  今年临河区新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万亩富硒小麦喜获丰收。合作社负责人孔宪忠告诉笔者:“通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机播机收、统一灌溉、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种植规格等‘六统一’标准,不仅大大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也保证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今年小麦每亩能产80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50~80斤,订单价格也较去年每斤上涨4毛钱。这样一计算,一亩地平均能增收400元左右。”
 
  农民收获的红利得益于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粮油、果蔬、中(蒙)药材、肉乳绒、饲草料和生物质六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制……六大产业彰显集群效应,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坚强后盾。
 
  今年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1元,同比增长8.8%。
 
  园区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
 
  今年,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获得了大丰收。永胜村村民朱玉梅今年在园区承包了200亩地种植红椒。“今年收入挺可观,去了开支,一亩地纯收入1000来块钱,总收入20来万元没问题。”朱玉梅笑得很开心。
 
  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域面积10032亩,辐射带动面积23400亩。“我们村共有537户,其中有430多户参与了园区或者项目区外的种植,单此一项人均就可增收3000多元。”永胜村党支部书记齐海军介绍说,科技示范园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种植技术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使得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如今,带动农民增收的科技示范园区在巴彦淖尔大地遍地开花。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片128个,其中,市级万亩标准化园区17个,旗县区级园区61个,乡镇级示范片50个,园区核心面积98.4万亩,辐射面积283.8万亩。园区建设以“四控”行动为核心内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重点适用技术,并按照“依托合作社建园区,建设园区培育合作社”以及“通过园区找订单,依托订单建园区”的原则,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培育产业新动能。据测算,巴彦淖尔市通过园区示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9亿元,辐射带动全市农民增收8.5亿元左右。
 
  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河套大地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8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益生圆农贸专业合作社高粱总产量达到了3750吨,102户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看到了效益后,今年,合作社与当地制酒厂签订了5000亩红高粱种植订单。
 
  合作社社员许辉今年把自家的200多亩土地全部都种上了红高粱,从种到收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资服务、田间管理,这让许辉不仅节约了经营成本,还鼓起了钱袋子。他感慨地说:“种高粱效益挺好,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订单,我们每亩地收入比以往多二三百块钱。”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培育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5593家,入社成员6.1万多人,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社会化服务、流通、林业以及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助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巴彦淖尔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无毛绒分梳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料生产和番茄制品加工基地……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助推农牧民增收致富,让农牧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转自: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内蒙古确定“十三五”时期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内蒙古确定“十三五”时期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围绕进一步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方面,明晰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2017-03-21
  • 前两个月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37.1%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89 9亿元,增长37 1%。前两个月,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中,蒙古国和俄罗斯为主要贸易国别
    2017-03-21
  • 前二月内蒙古进出口平稳运行

    1~2月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进出口商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进口方面,原油、煤炭、铁矿砂、钾肥、锯材、木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2017-03-27
  • 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获自治区5大类21项支持政策

    从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政策机遇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的若干政策举措,
    2017-04-10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