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扶贫产业“扶”出好日子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8





  夏日炎炎,记者来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团结村的市级扶贫龙头企业绿兆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对腌制好的酸菜进行精细分割、包装。


  50岁的李子璐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实现脱贫。从去年冬天开始,她开始在绿兆源打工,干了5个多月挣了1万多元。


  “村里建了这个厂以后,我既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又能照顾家里,对于刚刚脱贫、日子还不宽裕的我家来说真是件天大的好事。”李子璐说。


  绿兆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海元告诉记者,绿兆源共解决了巴音宝力格镇团结村周边23名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人。


  今年,公司还与贫困户商定,只要他们在小麦收割后复种大白菜,公司将以每吨高于市场价50元的价格收购,这样,贫困户每亩地还能增收300元左右。


  据介绍,2019年,绿兆源带动4个嘎查村开展麦后复种大白菜及产后初加工试点,并由村集体建设初加工腌制车间,腌制大白菜720万斤,实现产值420余万元。


  当地农民算了一笔帐:大白菜经过初步加工腌制后出售给绿兆源,每亩效益比出售鲜菜高1000元左右。“有了绿兆源的带动,普通农户村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贫困户可以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现在,开展麦后复种大白菜的人更多了。而且我们分工明确,村集体负责种植和初加工,绿兆源负责精细加工和销售,从而实现了双赢。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突破20万元。”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卢俊杰说。


  乌拉特后旗扶贫办主任王剑钧告诉记者,绿兆源公司的项目符合本地实际,发展潜力巨大,带动能力比较强,所以旗里还采取了“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巴音宝力格镇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67人每人1.5万元共100余万元的扶贫资金投入到绿兆源,每个贫困人口每年领取分红1200元,更好地带动了贫困户稳定脱贫。


  “我们的酸菜经过了乳酸菌发酵,不但口感好,有害物(亚硝酸盐)含量还要比市场上的普通酸菜低一半,目前正在积极开拓市场。由于疫情影响,公司在北京等大城市的推广遇到了很大困难,但是我们正在争取利用一切机会和办法,让企业顺利运营下去,把扶贫的社会责任履行好,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盼。”李海元说。


  绿兆源公司只是乌拉特后旗发展脱贫产业的一个成功案例。近年来,该旗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和品种结构,规划、建设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稳定吸附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比例达到75%以上,带贫减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呼和温都尔镇大树湾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合理确定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搞得有声有色。为了把本地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成面粉,村党支部争取了项目资金100万元,将闲置的旧学校改建成沙盖耧面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效解决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实现了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零猛增到了30多万。


  “前段时间,我们的面粉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扶贫产品,以后销量肯定会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乡亲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大树湾村党支部书记石永飞自信地说。


  目前,乌拉特后旗规划了12个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园,团结村扶贫产业园区、大树湾绿色发展扶贫产业园区、内蒙古兴光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鸵鸟养殖基地、英格苏戈壁红驼养殖基地、花麒奶业驴产业园区等已经启动或正在抓紧建设中。


  据统计,2014年以来,乌拉特后旗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近3000万元,帮助1536人通过“资产收益式”、“利益联结式”、“菜单式扶贫”等扶贫模式实现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口径贫困人口741户1768人)的86.88%,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钱其鲁)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