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全国设立首个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面陡然一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8-16





青岛在全国设立首个民营经济发展局,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面陡然一新

“新局”故事

最近几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工作表排得很满,从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现场会,再到第二季民营经济创意会、首届中国医药财富大会,重磅会议一个接一个,下沉到企业的调研和座谈也不间断……

其实,自2019年组建以来,这种节奏一直是这个部门的常态。这个全国城市中第一个民营经济发展局,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以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开创了青岛民营经济快速起势的新局面,更在全国民营经济领域树立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青岛样本。

开全国先河,从制度安排上破局

时间回到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的第78天,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式揭牌成立。

那天,揭牌仪式现场有一个特殊身影——青特集团董事长纪爱师。纪爱师接到邀请的第一反应是“我也可以去?”“咱们是一家人,是自己人,我们都是给你服务的,怎么不行?”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反问。

青特集团戴姆勒产品生产线

事实上,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是青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在青岛,民营企业家也确实被当成了“自己人”,企业不仅能列席政府重要会议,提出政策制定的建议,各部门也经常为企业站台。

“在我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高度相关的,民营经济99%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但是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服务还不到位。”高善武认为,对标深圳、杭州等南方先进城市,青岛民营经济相对薄弱,中小企业发展不足,组建高规格部门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是服务企业的客观需要。

在民营经济层面,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但又不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在中小企业层面,原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是主管部门,但对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其他领域鞭长莫及,很多中小企业服务职能分散在发改、科技、商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因此,亟需一个统筹部门,使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强化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提供综合协调服务功能,构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增强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从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设立专职部门扶持中小企业十分有必要。比如,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负责管理中小企业、风险企业、创业公司以及小型工商业者;美国中小企业局作为政府制定小企业政策的主要参考和执行部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政府采购、紧急救助、市场开拓等服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开全国之先河,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率先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并将中小企业局整合进来。

一项制度安排上的破局之举,就此搅动了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没有一项行政许可权,所有职能只有一个——服务企业

在今年7月21日举行的“搭建资本招商平台推动双碳产业集聚”2021年第二季民营经济创意会上,青岛三力本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化工园区碳中和项目。这家精细化工龙头企业虽然总部位于青岛,但产能都分布在外地,三力本诺董事长王晓光早就有意在本地扩大投资,而创意会给了他一个直接对接各个部门的机会。

这样一个细节,正是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提供服务为己任的具体写照。

“可以说从一出生开始,民营经济发展局就是一个服务型部门,没有一项行政许可权,所有职能都是围绕服务企业。”高善武告诉记者。

从机构组成来看,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加挂青岛市中小企业局牌子,内设办公室、政策规划处、协调指导处、创新创业服务处、融资与合作处、机关党委六个机构,下设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青岛市民企服务中心)。

部门行政编制人数不多,却因地制宜地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难题,研究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每每切中肯綮,立竿见影。

为了解决企业疫情期间原材料采购困难和订单不足等问题,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仅用40天就实现30亿元订单;

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短板,探索成立民营中小企业大学,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打造“人才成长平台”;

为了让各项惠企政策真正好用,而不是出台之后就束之高阁,建设“青岛政策通”平台,企业只要通过小程序就能找到自己的专属政策,实现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

为了成就民企的创意,在全国率先推出民营经济创意会,由市领导主持,相关主管部门、相关区市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现场倾听论证企业的创意,顶格协调各方资源,好的创意按“一项目一策”推动落地。民营经济创意会至今已连续举办7次,易邦生物、雷神科技等创意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的“朋友圈”,在深圳成立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驻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帮助企业对接优势产业和服务资源……

这种处处闪现着创意,始终从问题导向出发的举动,可以说已经成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行为逻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举办的服务企业活动就多达几百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到两场,为企业协调解决了清理欠款、项目用地、保障用工、开拓市场、上市培育等各种问题,以至于有人感慨“这是一个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部门”。

民营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比超过九成,庞大的数量决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五花八门。因此,在举办各种活动的同时,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还将负责分流转办的“市委书记信箱”等新渠道当作了解民企诉求的重要平台,无论大小都有求必应。今年前5个月,“市委书记信箱”办理企业来件49件,办结率达100%。

更多的服务则是随时随地发生,甚至都延伸到高善武的个人微信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答复大量民营企业家的诉求,有的信息更是“秒回”,就连媒体记者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前不久赴上海出差的高善武,飞机刚刚落地就第一时间回复了记者关于青岛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

“独角兽”从0到10,推动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发生质变

不觉间,两年半时间过去了,这个领全国风气之先的部门带来了什么?青岛民营经济环境怎么样了?

“我们干事创业的春天来了。”“现在在青岛投资创业很舒服。”“青岛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更有信心。”变化来自于民营企业家的真情吐露。

总部位于浙江温州的万洋集团有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牵头引进下,这家全国制造业聚集平台建设领域的“翘楚”在平度投下了66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在这里投资安心、放心!我们将发挥好万洋集团的专业优势,全力引进好企业、大企业,培育更多的行业黑马、隐形冠军。”万洋集团董事长苏孝锋深有感触。

今年4月,万洋集团董事长苏孝锋等知名人士受聘成为上合示范区“招商大使”。

变化更直接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民营经济发展局组建当年,青岛民间投资创下了20.9%的增速,不仅高出全国16.2个百分点,与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深圳、杭州、宁波、厦门等相比,也可谓一马当先。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青岛民间投资仍然延续了强劲的上升势头,比上年增长13.0%,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青岛民间投资增长16.5%,比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4.3%。

在市场主体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84.8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835户,位于深圳(2043户/万人)、西安(1951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在民营进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2647.7亿元,同比增长45.8%,领跑全市各类外贸主体。

同时,龙头企业、新锐企业和“四新”企业也呈现爆发式增长。12家企业入围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比上年增加4户;10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列北方第二、全国第五;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同比增长66.30%;40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累计达到70家;4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47家……

“2018年以前青岛一家独角兽企业都没有,而今天我们有10家,这生动诠释了青岛营商环境发生的改变。”高善武说。

在成绩面前,仍不能有一丝松懈。今年,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工作被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场全新的硬仗。

高善武表示:“我们将以实施2021年‘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青岛在行动’系列活动为抓手,聚力构建有效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全国示范做法,推动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转自: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