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30条!青岛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5-25





5月24日,青岛召开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专题会议,全面梳理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印发了《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从重点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科技创新、开放引领、改革攻坚、区域协同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七个方面,明确了30条具体行动方案,系统谋划未来城市升级发展路径,明确了今后两年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山东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总抓手,加快探索符合山东实际、富有山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8年以来,青岛充分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主引擎作用,创造性地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经济发展呈现趋势性、关键性变化,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全面重塑,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截至2020年,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十强”产业实现增加值8001.8亿元,对全省“十强”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8%。

按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安排,当前,青岛已经站上新的起点,势必要在两年之内继续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取得动能转换的实质性突破。

突破的目标很明确,关键是如何实现。

新旧动能转换,说到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

产业则是这场大变革的关键载体。本月以来,无论是“走出去”——远赴成都、深圳两市学习考察“取经”,还是“走下去”——组织大规模观摩“大比武”,青岛关键少数始终围绕产业和项目下功夫,对标先进、审视不足、取长补短。

此次专题会议上,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各项重点任务落地,青岛从产业链、项目投资、“四新”经济、招商高地和工作机制五个方面做出部署,具体解答青岛发展动能怎么转怎么换的问题。

风生潮起,只争朝夕。

这是一场只能打赢不能打输的持久战,也是考验城市组织能力、统筹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应对能力的一次大考。

“三年初见成效”的青岛,正信心满满,向着“五年取得突破”攻坚迈进。

01

这是山东的机遇,更是青岛的机遇

许多人至今记得,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2018年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对全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一个大拖累”。

山东是个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长期以来,形成了经济结构偏“重”的局面,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大,空间、容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三个天花板”——能耗、排放、土地。

面对“三个天花板”问题,如果还是沿着原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风险的路子往前发展,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山东必须主动调整,然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山东面临的发展困惑正是青岛亟待破题的困局。

青岛是中国经济重镇,和改革开放前沿,有过“上青天”的耀眼,创造过“五朵金花”的辉煌,也是城市榜单上的常客,长期位列十强。过去十几年,因为错失了数字化和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不优,整体竞争力减弱,青岛经济发展速度慢了下来,城市综合实力也一度下降。

怎么办?山东选择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此后,山东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都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召开主题大会,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部署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018“启动年”,确定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安排;

2019“落实年”,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全局性战略重点,其关键是产业、核心是项目;

2020“攻坚年”,全面部署了人才制度、财税金融、资源环境、开放倒逼、优化法治环境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更是青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青岛肩负着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众多国家战略任务,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也是山东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青岛要实现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新旧动能转换势在必行。

按照“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总体思路,青岛这个工业大市强忍着阵痛、压力与挑战,锚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发起和深化了15个攻势,展开了一场全面、系统、颇具“山东特色”的产业大调整。

02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每一个“坚决”背后,都是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的扎实行动,换来了显著成效。

2021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山东召开全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对三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如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

山东实现承诺,青岛亦然。

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吹响新旧动能转换“冲锋号”、按下经济发展“快捷键”、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都离不开产业的带动,尤其是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

青岛目前已培育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截至2020年,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十强”产业实现增加值8001.8亿元,对全省“十强”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8%。

新兴产业孕育的新动能还在不断崛起。

日前,观象君在为期两天半的青岛市“项目落地年”现场观摩会中亲身感受到了新动能的澎湃力量。

惠科6英寸晶圆半导体功率器件项目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仅用70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跑出了项目建设的“青岛速度”。项目于2021年1月6日举行了通线仪式,目前,年产芯片30万片,待设备全部到位并达产后,将成为国内单体产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对即墨乃至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上合示范区的Handle·吉利智能互联网项目、青岛自贸片区的清原创新中心、高新区的海纳光电环保仪器仪表产业园等,都是具有高价值、高成长性和未来引领性的“四新经济”项目,技术含量、创新要素比较实,大大增强了青岛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增量崛起的同时,青岛还主动探索存量变革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努力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喜新不厌旧”。传统行业并不就是旧动能,新生行业也未必就是新动能,新动能和旧动能的差别不是行业的差别,而是各个行业增长动力的差别。只要是通过提高科学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推动的发展,都是新动能。

纺织服装是山东省产值过万亿的产业集群之一,也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随着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出现,纺织服装业的“黄金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企业破解瓶颈,转型升级是关键一步。2018年,青岛雪达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改造之路,初步改造后,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来自前沿技术领域的新基建项目和头部企业的涌入,正在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提供更多助力。

这是青岛和成长在这座城市里的企业焕活新动能的共同机遇,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出清落后产能,提质升级,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03

“五年取得突破”的路径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是山东省确定的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目标。

过去3年多来,青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先进,我们仍有很多不足。正如此次专题会议所指出的那样,青岛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制造业增长乏力、产业链断层、大项目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青岛作为“三核”之一,要担负起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的重任,加快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就必须铆足劲乘势而上,补短板锻长板,沿着正确路径不停奔跑。

根据会上印发的《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到2022年,青岛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开放引领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持续向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左右,“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左右。

面对“五年取得突破”的机遇和挑战,青岛在《工作方案》中不仅明确了30条具体行动方案,更通过本次会议明晰了奔跑路径:

一是要做好产业链统筹谋划。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载体在产业,支撑也在产业。去年,青岛着眼城市未来产业布局,以一套创新的“专班推进”“顶格战法”,规划了产业集群发展、企业梯队壮大、推进重点项目、打造招商高地、加快技术攻关、提速动能转换的路线图。今后两年,青岛将围绕13条产业链,做好大项目谋划招引,编制产业链财政支持政策,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二是要确保项目投资增长提速。

某种意义上,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汽车产业能成为青岛工业发展的“压舱石”,离不开一汽大众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以及由此而加速集聚和完善的产业链。青岛要提升发展动能的速度和力度,就要对照“项目落地年”要求,聚焦项目落地难、建设慢等“堵点”,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和主动服务,确保项目落地“零障碍”。

三是要抢占“四新”经济新赛道。

青岛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十四五”期间,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制定适应“四新”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未来产业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未来两年,青岛要加强新经济谋划布局,引育新经济龙头企业,提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在新经济赛道占据主动。

四是要构筑国际招商高地。

加快推进国际招商产业园内大项目落地,提升园区配套能力,规范“标准地”出让模式,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五是要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加强产业链、“四新”经济发展运行评估和督导考核,对重点工作成效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推介,在全国、全省亮出新旧动能转换的“青岛名片”。

挥别“三年初见成效”的冲刺线,青岛已经踏上了“五年取得突破”的新征程,只要鼓足劲、咬住牙,拿下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城市发展必然迎来新天地。



  转自:青报观象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