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留青率达76%!青岛吸引“高精尖”有啥“独门绝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8-30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重大突破的关键。

近日举行的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推进招才引智助推创业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截至目前,青岛累计进站博士后5100余人,出站2400余人,博士后出站留青率达76%,近百名博士后发展为院士、‘万人计划’专家、省泰山系列专家等高端人才。”

博士后群体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和探索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更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八成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在青岛,这一高比例折射出青岛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从1988年设立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三十多年来,青岛市共设立各级博士后平台169家,全市在站博士后累计研发项目超过2000个,创造产值在100亿元以上。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高精尖”人才选择青岛、留在青岛、融入青岛?

01

5000余进站博士后,创造产值百亿元

青岛市是全国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

1998年,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获批设立青岛市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为青岛市的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开辟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

2019年5月20日,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开园仪式在城阳区举行

2012年,青岛出台《关于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加快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的意见》,提出“青岛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此后,青岛市创新完善博士后制度,搭建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升级资助扶持和服务,博士后引育留用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1年7月底,青岛市共设立各级博士后平台169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2家(含7个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2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9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招收培养、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累计博士后进站5100余人,全市在站博士后累计研发项目超过2000个,创造产值在100亿元以上。而出站的2400余人中选择留青的有1900多人,留青率超过76%。

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和留用,极大促进了青岛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科技创新,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年11月,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1982年出生的田广野,海外博士毕业后来到青岛海信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期间他不仅在计算机辅助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等方面做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在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推广应用,实现新增销售额4041万元,新增利润1421.26万元。出站后,他继续留青工作,现在已经成为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医学影像所所长。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近年来留青和来青的博士后中,约75%的博士后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从事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主持或参与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0余项,已授权专利超850件;约25%的博士后进入青岛市企事业单位工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培育了一大批支柱产业。

2020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颁奖典礼

博士后人员的科研成果遍及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初步构建了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融为一体的博士后培养支持新格局。这些人才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青岛科技兴城、人才兴市的核心力量。

02

“最强大脑”为何选择青岛?

8月,已连续举办三年的博士后双创顶级赛事——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正式进入“竞技”时间。来自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科院、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以及海信、海尔、青啤等大型企业的608个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开启激烈对决。

博士后“大拿”们在同台竞技中催生着崭新的思路理念,也在资本、市场等元素激荡下,更敏锐地捕捉着行业发展脉搏,碰撞出更具生命力的创新创业火花。

这些掌握着超强的创新能力和顶尖的科研成果的“最强大脑”们为何选择青岛?

去年8月,清华大学博士后张涛“出站”后,决心带着自己多年来对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处理的科研技术进行创业。在考察了中山、佛山、东莞、珠海、江门等多个南方城市后,张涛最终决定踏上在青创业之路,在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位于城阳区的中国(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

不管是前期线上对接时的“高效”服务,还是落地后各种令人心动的“硬核”扶持政策,张涛被青岛的“诚意”打动。“关键是,青岛蓬勃发展的四新产业生态,还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让我们创业项目发展有前景,创业团队后顾无忧虑,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实现创业梦想。”

千金买马骨,高筑黄金台。深谙人才吸引力法则的青岛,在2013年打出了博士后培养留青的“组合拳”,并在2016年、2019年,不断升级博士后培养留青资助(补贴)项目,将博士后安家补贴标准提升至25万元,逐渐形成完整的博士后资助体系。自2013年至2020年底,青岛市累计发放各类博士后资助6亿多元,惠及博士后人员14800多人次。

2019年5月,全省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正式开业,为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打造包括免费场地、后勤服务、创业管理、创投风投、成果交易平台等“一站式”、全链条配套服务。

硬核的政策福利提升了青岛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但如何优化对博士后高端人才的服务“软实力”,让他们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在青岛发挥到极致,实现人才与城市的互相成就?

今年7月21日,青岛市博士后企业行活动在海信研发中心启动

对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处长丁华而言,打造全国博士后最高级别的双创平台赛事,仅仅是其中一项。“让博士后们在青岛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产才融合,既做大高端人才的经济产出,又催生科研的最新成果,有这样的‘黄金台’,博士后自然近悦远来。”

如何让产业和人才、科研无缝衔接?去年8月,青岛市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成立,联合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61家研创平台、双星集团等49家创新创业平台、青岛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等21家产融发展平台,意在打通高端人才、科研机构、企业主体、资本平台等领域的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上下游产业链接。

今年以来,青岛市人社部门又常态化开展起高校企业博士后“牵手”行动,组织博士后双创平台公司、有博士后岗位需求的优质企业,先后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9所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把企业需求和创业政策送到每个博士后人才“手”里。让企业走近博士后,也让博士后们走进企业。7月起,青岛启动博士后企业行,邀请9所驻青高校院所的50余名博士后走进海信和海尔,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企业一对一洽谈对接。

2021年7月7日,青岛市企业高校博士后“牵手”行动暨2021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宣讲活动在青岛大学举办

不仅如此,青岛还梳理出220多个企业对博士后(博士)岗位需求,发布348个项目供需清单,打通不同主体间的“壁垒”,让高端人才科创项目、企业创新需求、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

03

市场化“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引才聚才11.02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1%。

探究人才增长背后的原因,今年以来,青岛人才工作发起“人才政策落实年”行动,发力市场化“引育留用”,政策制定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梯次培育高端人才队伍,以人才集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人才工程为牵引,青岛梯次化培育高端人才队伍。出台《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将全市分散在9个行业主管部门的10项人才计划整合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领军”和服务行业建设的“行业拔尖”2项人才计划,形成以产业领军和行业拔尖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青岛菁英”品牌。

破“四唯”重实绩,遴选行业拔尖人才。今年4月,青岛启动2021年“行业拔尖人才计划”遴选工作,从教育、体育、卫生、金融、财会等重点行业领域,选拔德才兼备、业绩突出、业内声誉较高的优秀人才。新的遴选标准重实绩、重一线,激励青年人才发展,赋予头部企业自主荐才权,共有3000余名人才报名参评,较上一届申报人数大幅增长。经网上报名、资格审核、行业初审、专业终审、公示考察等环节,最终产生了297名拔尖人才人选。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才66人,占比22%;生产一线人才169人,占比56.3%;重点产业人才147人,占比49%。

为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来青岛创新创业发展,近日,2021年度青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申报正式启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业绩显著,潜能突出,能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计划选拔60名人才(团队),最高给予每位团队带头人500万元人才津贴。

为实现人才政策“精准滴灌”,青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制定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在政策拟定、落实、优化闭环运转中,充分尊重企业意见、听取企业建议、回应企业需求。聚焦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项目,出台《青岛市高端人才项目定制化支持实施办法》,按照“以项目为中心按需定制,以政策为模块集成升级,以清单为产品快速交付”的思路,通过更加灵活、开放、高效的补充机制进行政策“兜底”,精准支持企业发展。目前,已对创建“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精准支持,并正在研究拟定“飞秒”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支持政策。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留青率、就业率,促进校地加快融合发展,今年4月以来,青岛创新开展“青才实训营”行动,搭建起企业和高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高校毕业生走进企业实习实训,充分了解青岛的人才政策、融入产业环境。目前,全市已认定青年见习基地680家,累计提供见习实习岗位4.6万个,9800余名大学生参加见习实习活动。

创新市场化引才聚才打法,实行“以赛选才”“活动引才”,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青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高端赛事,吸引高层次人才项目参赛、在青岛落地实施;高水平举办“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人才成为青岛创新创业“合伙人”。

2021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复赛开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未来,青岛将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转自:青报观象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