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红利 成都高新区成双创沃土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09





  每3分钟新增一家市场主体,日均诞生市场主体144户,2016年新增入驻企业2865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5200家,这是成都高新区新增创新创业主体的“加速度”。
chengdugaoxinqu
资料图:成都高新区(图片来源:互联网)
  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总量再攀高峰,形成了各类市场主体集聚、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截至8月底,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已达14万余户,显示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对各类人才和企业的强劲吸引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衡量地方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主体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资金加速聚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简政放权激发创业活力
 
  截至今年8月31日,成都高新区各类型企业共计101081户,注册资本(金)8928.3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达99851户,注册资金为8513.79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达1230户,注册资金为414.59亿元;个体工商户达36970户,资金总额为26.40亿元。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方向,梳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从去年8月1日起,成都高新区率先在四川省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电子营业执照试点以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深化“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150个原本需要事前审批的事项被改为后置审批,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今年3月1日,成都高新工商局正式启用全新的企业注册大厅,并同步开通了网上办事、微信排号等服务,以“互联网+政务”为企业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3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新登记企业58363家,是商事制度改革以前区域累计企业存量的1.8倍。”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说,仅用3年时间,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数量就超过了改革以前近20年的企业存量的总和。
 
  此外,为打造更加有效的创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在出台的《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服务与市场服务融入、市场服务与国际服务连接”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力更多的创业者入驻园区创新创业。
 
  从行业分布看,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新登记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5117户,占企业总数的23.8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2874户,占企业总数的13.42%;批发和零售业共4583户,占企业总数的21.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5049户,占企业总数的23.57%;建筑业为2156户,占企业总数的10.07%;其他行业为1639户,占企业总数的7.65%。
 
  “成都高新区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企业发展动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体制改革释放内生创新动力
 
  今年4月27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出台55条实施细则,以增强供给能力、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环境、扩大公共供给为方向,以促创新、优产业、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全力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建设,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
 
  《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产业、科技、人才、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平衡。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提出,今年要力争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50亿元以上。
 
  《方案》提出,设立3个50亿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校地军民协同创新、领军人才引领创新,全面加强创新供给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围绕重点产业打造良性产业生态系统,建设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成都本土领军企业;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力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地成本、用能成本。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抓住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五区叠加”发展机遇,从产业、要素、制度3个层面着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新区红利、创新红利和政策红利,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着力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2016—2025年)》。“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意见》共有6个大点,包含18条小点,瞄准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其中,体制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支持示范区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活力。改革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方式,采取前资助、后补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示范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创新型经济加快成长。积极推动土地、动能等生产要素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倾斜,促进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创造的核心是在人才,包括体制和激励政策,也包括产权归属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激发的活力就更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重点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移权“四权改革”,打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权益化和权益流通化“两大通道”,激发创新创业内生源动力。
 
  今年9月11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共26条。《政策》提出将设立3亿元协同创新基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将给予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最高2亿元支持,促进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各类科技创新体系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2016年,成都高新区专利申请总量达2483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087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46.1件,位居国家高新区前列;新增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31项,增长137%;新增国外专利申请量超过200件,约占去年成都市国外专利申请量的一半。(王博)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五区叠加”推动成都高新区迈入发展黄金期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正跟随着中国创新进程在更大空间开启新高度、掀起科技创新新浪潮。
    2017-05-31
  • 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不走寻常路

    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不走寻常路

    日前,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知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推出的科技金融超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
    2017-06-12
  • 成都高新区百亿生物产业基金构建千亿级集群

    成都高新区百亿生物产业基金构建千亿级集群

    7月13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
    2017-07-20
  •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引擎轰鸣”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引擎轰鸣”

    近日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今年1-5月实际到位内资232.47亿元、外资9.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1%、19.8%;累计引进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
    2017-07-28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