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暂不举办西博会 四川会展线上、线下突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11





  新冠疫情对会展业的影响有多大?“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至少有130多场展会活动延期或取消、全省五分之一以上的会展企业‘零收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主要场馆延期或取消活动涉及的展览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国际博览集团董事长杨庆龙用这一连串数据来回答。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意见明确,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5月9日零时起,广东也全面恢复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四川会展活动何时才能重启?杨庆龙初步判断,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若外部影响不加大,四川将逐步恢复各类会议会展活动。


  130多家大型会展取消 今年暂不举办西博会


  “当前,会展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杨庆龙始终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四川会展业及会展企业的现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庆龙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受疫情影响,四川省130多场展会活动延期或取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主要场馆延期或取消活动涉及的展览面积达126万平方米。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备受关注的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否会如期举办?对此,杨庆龙表示,作为四川省承办的机制性重大涉外展会,目前得到的消息,今年暂不举办第十八届西博会。展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会展业也在提前筹备。杨庆龙透露,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涉及对外开放的相关展会活动,作为西博会的补充。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国际博览集团董事长杨庆龙


  事实上,除了西博会暂不举办,四川会展业的国际化步伐也被迫暂停,“一些准备进入我省的国际展会项目受到疫情影响,世界建筑节中国站取消,2020能源互联网创新创业国际峰会延期。”杨庆龙表示,调查显示,全省21%的会展企业一季度“零收入”,5%的会展企业营业收入下滑80%—90%,其余的会展企业营业收入下滑40%—70%。有企业表示,已为今年计划内展会投入相关费用,但受疫情影响,这部分投入可能损失,在无收入情况下仍需负担员工工资、房租等刚性支出,受收入剧减、成本增加影响,会展企业经营压力骤增。


  四川会展业如何“突围”?线上、线下同步办展


  随着国家释放信号,部分省市逐步恢复会展活动,四川何时才能重启会展、会议活动?对此,杨庆龙也一直在关注,不管是已经成功举办的湖南长沙车展,还是广东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在他看来,都为四川省会展业重新启动提供了良好借鉴,“希望我省展会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逐步重启。”杨庆龙告诉记者,会展业居于服务业产业链前端,具有1∶9的产业拉动效应,对于疫情结束后推动产业复苏、刺激经济增长、营造开放氛围、恢复社会信心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四川推动会展业率先复苏并将其作为疫情结束后恢复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杨庆龙还建议,引导和支持会展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展。


  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来,大多数线下展会延期或者取消,但是线上展会却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60多岁的广交会也改为线上举办,线上会展是否会成为会展业的新常态?


  “会展业被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全部线上举办是不可能的,未来只会是线上、线下更加紧密融合的新局势。”杨庆龙表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也在引导和支持会展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展。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广交会网上办展情况,学习借鉴其经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展出方式,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


  在杨庆龙看来,人员的流动和聚集是会展业的生命线,如果把展会全部搬到网上,就缺失了展会本身的实际功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展会往线上或者线下一边走的可能性都不大,应该是线上和线下相互依存结合起来。”杨庆龙表示,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来创新加强展品的线上展示,举办线上活动,比如说开直播间、直播带货等等,都可以成为未来展会的一种创新模式,增强参展客商和采购商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但是,线上展会也只能成为一种辅助模式,最关键的还是得有线下展会。杨庆龙还透露,目前四川国际博览集团正在积极建议各级部门重启展会活动,下半年或将在农博会、老博会等展会上创新举办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等方式将展会办下去。(记者李彦琴)


  转自:红星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