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阳·农业振兴展中江实力,产业兴旺展什邡力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05





11.jpg

  11月4日,是“全国网络媒体四川德阳行”采访活动第三天,媒体团将镜头对准中江县、什邡市,聚焦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等发展情况。


  农业引领致富,中江柳河村绘新篇


  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中江县辑庆镇柳河村的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生态农业观光园。上千亩的园区内,农民们正忙碌于田间地头,挖芍药,为柑橘套袋……

2.jpg

  中江县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4月,通过土地流转租赁1000余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优质橘苗和优良中药材,建立优质经济农作物示范基地,积极打造观光农业开发旅游产业,解决当地100余名留守老百姓及18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


  中江是全国农业大县。近年来,中江高起点谋划农业产业结构,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确定发展方向,“东畜西药、南桑北粮,全域农旅、美丽乡村”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江乡村振兴步伐铿锵,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生猪百强县”、“四川省蚕桑大县”、“中国芍药之乡”等称号。


  凯达门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凯达门业多年来致力产业发展和扶贫,他们生产的门不仅仅是格式色样的商品门,更重要的还是贫困户的增收“门”。11月4日,“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走进这家积极参与就业扶贫的企业,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发展和扶贫助困情况。

3.jpg

  2013年,落户中江县的凯达门业不仅在发展上进入快车道,还在参与扶贫济困、履行社会义务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该企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通过解决就业、技术培训经济资助,不断推进社会帮扶。累计吸纳贫困户20余人。


  今年自疫情以来,该公司大量招聘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的农民工,解决当地劳动力800余人,(其中困难人口200余人,含精准困难户15户),年累计发放工资5200万,目前二标段扩建项目工程已纳入建设范围,预计四期建成后会新增400个就业岗位,将吸纳更多的当地劳动力,解决更多人员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4.jpg

  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十分的生动,企业员工有统一的电动车停放标准,无论何时,停车场都是整齐划一的模样。在生产车间外,有设计巧妙的饮品区和吸烟区,为员工提供着人性化的便捷服务。


  同时,同该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捐资助学、捐赠果苗,还捐款修路。据统计,自开展就业扶贫脱贫攻坚以来,该公司共计捐赠现金150余万元。

5.jpg

  产业兴旺,徐志摩笔下的浪漫雪茄


  告别以农兴县的中江,采访团一行走进产业兴旺的什邡市。

6.jpg

  这里有目前全亚洲最大的单体雪茄基地——长城雪茄烟厂。采访团通过参观生产车间、文化墙、雪茄博物馆,了解什邡雪茄的“前世今生”。


  据介绍,长城雪茄烟厂具备机制标准雪茄设备产能4亿支、雪茄型卷烟设备(中高速)44亿支,产品涵盖手工、机制全系列的标准雪茄和雪茄型卷烟,拥有“长城”“狮牌”“工字”三个品牌,国家局准产规格牌号54个,产品出口涵盖欧洲、南美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工厂累计生产雪茄55.84亿支,实现销售收入27.07亿元、税利18.43亿元。

7.jpg

  原汁原味,生物科技焕发强大生机


  这里是“中国黄背木耳之乡”,也是“国家级黄背木耳无公害生产基地”。在位于湔氐镇的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各种经深加工并注入科技力量的系列木耳产品,颠覆大家对传统木耳的认知与想象。

8.jpg

  据介绍,湔氐镇全镇有40%以上的农户参与种植,现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袋左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5%,年产优质干木耳2.5万吨左右。通过多年的市场探索,湔氐黄背木耳已远近闻名、远销全国,市场占有率约75%。在昊阳农业的龙头带动下,黄背木耳精深加工再上新台阶,目前成功推出“速菜耳丝”、“木耳酵粉”、“木耳酵素果冻”等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


  下一步,湔氐镇将依托昊阳农业,计划新建黄背木耳产业体验中心、出耳棚架标准化改造、煤改天然气高温灭菌、工厂化集中制袋、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等,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促进黄背木耳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实施产品初级、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利用什邡市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黄背木耳进行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商品、旅游产品推向市场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