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热血回馈第二故乡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牟宇翔    时间:2020-10-26





甘洒热血回馈第二故乡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题记

                微信图片_20201026123854.jpg

不久前,听说85岁的张荣起老师还在为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的筹建忙碌着整理资料,不少人感到吃惊,在教育界,有些50岁不到的人就以各种借口不想上课,当个职员或干点轻松营生。为什么一个耄耋老人还这样不停地操劳呢!我们追踪一下他的人生轨迹或许就明白了

张老师的老家是威海乳山市,来栖霞工作已66年,仍然没改变他那浓浓的乳山口音。这如同他对工作的习性一样,执着而倔强。他从踏进栖霞大地的第一年起,就决定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栖霞的大地上。

1954年,他从莱阳师范毕业,响应支援山区教育的号召来到栖霞桃村区任小学教师,他深为栖霞这方富有浓郁革命传统的热土和栖霞人民纯朴善良的品质所感染,一心扑在为改变山区面貌的教育事业上,由于他的工作和业务进修的成绩出色,很快被提拔为中学语文教师,先后在栖霞四中和栖霞一中等校任教,从教初中又进而教高中

作为外籍教师的佼佼者,他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器重,不论走到哪个学校,一直担任着语文教研或备课组长,成为学科的骨干。在评定职称中,他是栖霞首批为数不多的中学高级教师之一,

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他不注重平时学生考的分数多少,而是发挥语文的自身优势,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评说的综合能力,他执教的每一个班级,首先要填写一个详细的调查表,摸清学生的综合基础水平,甚至连学生对哪门学科感兴趣,读过哪些书,使用什么工具书,都要一一摸清,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入手,联系社会、切入实际,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他在课堂上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文的分析,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说话的锻炼机会,所以学生普遍反映,上张老师的语文课,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还学到了实际有用的东西。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细致活,也是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成风的年代,好多教师为了考个好分数,加大学生的作题量,收集各种难度大的习题让学生作,几乎放弃每周两节作文课的写作基础培养,只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个月集中大讲作文方法,企图通过急功近利的形式,取得高考的好分数,实际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张老师则不同,他的“九字三步走” 写作训练法是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在栖霞一中90级从高一到高三全面实施这种教学法的过程中,先后有《“刊”若繁星,点拨一颗最亮的》《大作文抓一“线”,小作文攻一“点”》两篇论文,分别获得烟台教育学会颁发的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中国写作学会颁发的第二届学术年会三等奖。张老师不仅培养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而且他执教的班级从高二开始,总有一批学生的优秀作文选登在省市一级的报刊上,并在北方七省、华东六省一市及全国作文大赛中屡屡获奖。要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张老师在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批改作业(包括周记)和制定课时计划中总要下比别人多得多的功夫,所以在他的生命轨迹中,总是闪耀着忙碌的影子。他冒着与题海战术教法唱对台戏的风险,按步就班地下笨功夫,在平时名目繁多的考试中,他的名次是落后了,甚至遭白眼,但他不介意,说:“百年树人,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他依然默默地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实践证明,他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多年的高考中,他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总是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好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也深深体会到高中阶段的功夫没有白下。

张老师作为一个园丁,辛勤耕耘了42年,为栖霞培养了多少人才,他自己也说不清。退休后,为了回报他热爱的第二故乡,发挥余热,仍然是一个大忙人。2001年,他应邀执编了栖霞一中首部校志《杏坛春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又相继应邀执编首部《栖霞教育》史、主编首部《栖霞苹果》史及首部《栖霞市军事志》、参编《中共栖霞党史》(二卷)等史志典籍。

为挖掘、整理和弘扬栖霞及胶东的红色文化,他先后对周边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胶东抗大、胶东兵工厂、胶东制药厂、胶东国际和平医院等史迹,深入调研、考证,常年笔耕不辍,稿件发表在省、市各种媒体,其中单宣传烈士陵园的文稿就有10万余字。为挖掘胶东抗大在栖霞的办学历史,他走遍栖霞数百个村庄,采访健在的“抗大”人及知情者100余人次,还不顾年迈,到烟台、莱阳、平度、莱州、龙囗、乳山等抗大涉足的市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资料,寻觅旧遗址。他先后为各种载体四次撰写胶东抗大史,连同在各种媒体发表的文稿,总计也有10余万字。

2019年庆贺伟大祖国七十华诞期间,全国自上而下举行“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大赛,张荣起老师凭自己半个多世纪在栖霞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今非昔比七十春》为题,通过一条路——途径十八盘的栖桃公路、一座城——栖霞县城、一所学校——栖霞第一中学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祖国70年的辉煌成就,参加烟台市举办的征文大赛,赢得好评,荣获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特等奖。

在宣传栖霞的文化活动中,他参与过山东省首部dv电影《把婆婆嫁出去》的拍摄,饰演主要角色,参与山东栖霞歌曲mv《印象栖霞》及短视频《军民鱼水情》的拍摄,不时在在栖霞境内播演。十几年来,他个人以栖霞为主背景创作出版过《灯下文存》《灯下文存续集》《灯下诗存》《人名故事荟萃》等诗文集,被人誉为栖霞小百科及 “有可读性的作品,连同他执行或主编的史志文献,总计在300万字以上。

今年虽值疫情肆虐的特殊岁月,86岁的他仍旧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半年多来,他在各种媒体上发表弘扬正能量的文稿10多篇,散文《南北海岸 孪生烟台》在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大赛中获三等奖,入选《中国散文精选300篇》(2020卷)一书内,他还先后三次到文石村调研,开座谈会,终于找到了胶东抗大离开栖霞前最后留下的一处遗址。张荣起老师尽管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得益于他常年坚持打拳、练剑加走步。同时,他拥有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态,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工作着,并快乐着!他的事迹,曾多次被烟台与栖霞电视台采访报道过,仅今年 “七一”及“烟台市十大历史名人揭晓以来,烟台电视台就来采访报道两次,栖霞电视台报道三次。

为了给没有评上职称的同事们创造条件晋级,他在在职期间,大部分荣誉都让出去了,没大享受“优秀教师”之类的荣誉,退休后,却相继获得 “烟台市十佳模范老人”“栖霞市十佳藏书家庭”及“栖霞市最美老人”的光荣称号。

张老师永远是吾辈的楷模,祝他健康长寿!

                                撰稿  牟宇翔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