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新跨跃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06





  
 

 
  山西商务事业处在全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促进消费、扩大出口和增加投资“三驾马车”的主战场,是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一次次新跨跃。山西开发区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外经合作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省商务厅历届领导,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抓住机遇,对山西省对外开放和商务发展做出了一个个重大的决策。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勇立潮头,不断打造开放“新高地”,不断树立改革“新地标”,不断厚植发展“新沃土”,演绎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开发区成为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西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新产物,在改革开放中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成立第一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18年5月,全省已成立省级以上开发区41个,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对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地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工业类或以工业为主导的综合类开发区37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3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家。从11个市分布看,其中运城市7家,晋中市6家,吕梁市、长治市各5家,太原市4家,朔州市、临汾市各3家,大同市、忻州市、阳泉市,晋城市各2家。
 
  2017年以来,山西省商务厅为全省开发区的业务主管部门,山西省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为促进全省开发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山西省对各开发区实行加强管理、简政放权,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服务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开发区统计制度;坚持示范带动,创优发展环境;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出台各项政策。在一系列有力举措重拳出击下,山西省开发区的机构设置更趋合理、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基础建设日趋完善、经济发展效益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开发区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长为全省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赋予山西转型发展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确定了“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开放发展战略,拉开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幕。设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9”专项行动,唱响“人说山西好环境”,随着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山西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正展开全新画卷,开发区成为了全省转型综改的主战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国内贸易在搞活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贸易是民生工程建设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国内贸易发展不断调整结构、减少流通环节,产品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市场繁荣,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断得到更高更好地保障。山西国内贸易取得新发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成为全国推广开展的创新工作,覆盖城乡的内贸流通网络更加健全,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秩序和环境得到了有力改善,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对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高。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18.1亿元。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卓有成效,太原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已初步建成,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引领全国。山西品牌行系列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全省企业的开放经营理念,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发展了境内外营销网络,培育壮大了山西品牌,传播了山西声音,重塑了政府服务经济、企业谋求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的山西新形象。
 
  三是电子商务助推转型升级,呈现山西特色。网络零售强劲增长,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2017年全省网络零售额178.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据阿里巴巴提供数据显示,全国排名第六,中部第二。电子商务进农村受到商务部的肯定,43个县(36个国家级贫困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举办“晋人晋菜晋味道”、“山西美食走进联合国”、世界面食大会等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山西面食影响力向全球扩张,扶持跨区域经营的餐饮品牌连锁示范企业。引导家庭服务企业更新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模式,走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培育了“天镇保姆”“吕梁山护工”“红马甲”“贝亲月嫂”“樱子家政”“格瑞特”“爱心家政”等一批运作规范、连锁化经营的品牌家政服务企业。
 
  五是城乡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重点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家店信息化建设,培育了120个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夯实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生产、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功能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六是会展经济开创新局面。山西先后举办了能源博览会、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一系列重要展会,并逐步成为相关领域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以来,山西省共举办会展活动141场,其中展览134场,展览面积105.2万平方米。
 
  七是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双打工作成效显著,酒类市场、成品油市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专项整治持续深入。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太原、晋中两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全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顺利运行。
 
  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山西进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中从无到有,在市场竞争和体制机制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多元化市场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对促进山西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3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一是外贸实现又好又快增长。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201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162亿元,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64.6%和55.1%。手机出口占比达到54%,是全省第一大出口产品,农产品、化肥、医药品、纺织品、工程机械零件、汽车零配件、铁路设备等产品出口也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二是外贸主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了外贸“231”主体工程、“两转一包”工程、县域外贸主体建设工程,全省对外贸易备案登记企业7604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09家,2017年消灭外贸空白县4个,建成,3个国家级和4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三是贸易市场进一步扩展。改革了境外展会管理体制,实施了“千企百展”行动计划,建立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境外投资、经营营销网点280个。与山西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达到180个,占全球239个国家(地区)的75.3%。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占比达到23.8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达到20.78%。
 
  四是外贸发展动力进一步转换。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台了优惠政策,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创新发展,富士康手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新增主板模组项目先后获批,是全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实施跨境电子商务“113工程”,太原市成功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确定了首批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实行积极的进口促进政策,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武宿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体验展示中心建设建成,并作为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平台,大同肉类进口口岸、太原机场进口水果口岸成功获批。
 
  利用外资水平实现新提高
 
  改革开放中利用外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山西直接利用外资是从零起步不断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和管理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山西的平朔露天煤矿、引黄工程、富士康等重大建设工程,都是利用外资的成功范例,对促进山西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省招商引资再掀高潮,直接利用外资进入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18年6月底,山西省实际利用外资共计294亿美元。
 
  2003年,特别是富士康公司投资山西以来迅速发展壮大,到2017年进出口额已跃居全省第一位,对山西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在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太原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成为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山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对促进全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13年至2017年,全省招商引资落地项目达到5826个,累计到位资金1.57万亿元。2016年以来,全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提升,2017年,全省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2433个,总投资金额1.87万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万亿元的187%。累计到位资金4938.3亿元,完成年度资金到位目标任务3333亿元的148.2%。新签项目当年开工项目个数1273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为52.3%。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明显提升,从2013年的32.7%提高到2017年的38%。大力推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省级层面投资促进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拓展新市场
 
  改革开放中对外经济合作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对外经济合作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经过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对山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3年,山西省对外经济合作工作机构成立。1975年正式成立山西省外经办公室。1983年,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成立,实现了对外贸易与外经合作统一管理。
 
  1980年,山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公司组建,并于1983年改名为中国山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为山西省第一家从事承包劳务的公司。1996年,山西省相继有10个单位被赋予承保劳务的对外经营权,使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很大进展。
 
  1971年,山西省开始承担国家对外援助项目,对外援助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对受援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扩大了山西省对外影响。1984年,山西省开始利用多双边援助,到1996年底,共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开发计划署等援助的项目24个,主要用于工业、农业、文教、妇幼保健、公路、种植等领域。2008年,山西省接受外国政府援助项目共计31个,援助领域涉及农业、林业、环保、教育、工业、扶贫、养殖、煤气清洁生产、城市综合规划等。这些项目实施改善了当地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推动了项目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6年,山西省开始到境外投资兴办非贸易性企业,2004年,山西实施“走出去”战略,山西天利实业集团通过全国竞标代表国家在毛里求斯承建的经济贸易合作区,这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八大园区之一。到2008年底,共兴办各种类型的境外非贸易性企业38家,分布在3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机械加工、服装、纺织、服务业、矿山、制版、制造业、制药生物、物流、铸造等领域,为山西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由山西省承建完成的国家援助项目——喀麦隆多功能体育馆,已成为喀麦隆首都标志性建筑和中喀友谊的象征。
 
  2013年以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山西被列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内10个合作省份之一。出台了《山西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制定了《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2017-2019年)滚动实施方案》,对未来3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及完成标准。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制定了全国省级层面首部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出台了山西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牵头成立了晋企“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丰富的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对接活动,2012年以来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9亿美元,更加集中于实体经济和高科技行业,2017年制造业对外投资增长了15%,科技服务业对外投资增长了3.4%。
 
  山西省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扩大不断发展的过程。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挑战与机遇并存,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共生。山西商务事业如日中天,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放的新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魄力和转型发展活力向前迈进,正以更大的创新潜力和资源魅力吸引着全世界!

       转自: 中国贸易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山西确立2017年旅游发展新目标

    到2020年,力争旅游经济总收入、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三项主要指标实现“三个翻一番”。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7-03-23
  • 山西今年投入12.9亿元建设大水网

    记者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近日省财政下达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经费12 9亿元,用于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东山供水、淜头水电站工程的建设。
    2017-03-23
  • 山西近5年排污权交易逾18亿元

    山西省环保厅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山西省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224宗,成交金额3 79亿元。过去5年间,山西共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金额逾18亿元。
    2017-03-24
  • 山西省新能源发电突破500亿千瓦时

    从2008年7月28日山西首座风电场正式并网至今年2月底,全省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累计已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38亿千瓦时,全省新能源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2017-03-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