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板枣开启“新财路”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08





  金秋好时节,枣乡枣香飘。在日前举行的山西稷山第九届板枣文化节上,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作物类枣林公园——国家板枣公园开杆打枣。在这项连续举办九年的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板枣客商及游人,品味千年板枣的香脆甘甜,共享农耕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后稷儿女的热情好客。

  以枣为媒,稷山县开启了致富的大门。“稷山县坚持一产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发展的路径,对板枣产业加强指导与支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产业规划,健全发展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稷山板枣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传承农耕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稷山县委书记廉广锋向记者道出了稷山的板枣“产业经”。

  稷山是后稷故里、板枣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里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历经千年培育出享誉全国的稷山板枣。从2017年至今,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被原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36个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位居第五位,山西仅此一家。

  作为稷山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枣区农民收入百分之八十来源于枣。近年来,稷山县立足后稷农耕文化源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一产提品质创品牌、二产促升级增效益、三产挖潜力壮规模”,着力打好板枣文化牌。

  在此过程中,稷山具体实施了十项举措,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板枣保护和发展工作领导组,制定颁布了全国第一部板枣栽培技术管理规程,出台了《稷山板枣传统生产管理办法》,对枣树进行了统计、挂牌、保护,明确打造建设全国板枣产业基地的思路,连续举办九届板枣文化节,与斯里兰卡代表团共建了中斯友好板枣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德国、日本、南非等十国使节到板枣公园考察三北防护林区域样板,编排大型蒲剧电影《枣儿谣》到北京、太原等全国各地进行演出……

  山西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专类公园,园内存活着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17000千多棵,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稀缺和罕见的农业自然文化遗产。公园集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健身、娱乐餐饮、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农民增收为一体,兼容一二三产业,形成了稷山板枣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新格局。板枣文化节彩在此举办,成为稷山以战略高度打响稷山板枣品牌,打开销售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巡视员宋河山介绍说,如今,板枣畅销全国24个省市,并成功行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枣树的优质品牌,稷山板枣位于全国十大名枣之首,该系统被列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其实,稷山县板枣产业近年一路发展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劳动力老龄化、技术投资不够、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板枣种植对工业化肥的使用依赖度增加,使得土壤板结、盐渍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了裂果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把土壤问题解决好,提升枣树植株营养。”提出解决方案的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室的专家陈晓斌。他和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杜升老师及团队从2018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良工作,把生物调控技术引入稷山板枣生产种植中,优化根系生存环境,增强根系对营养的吸收。

  山西德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盐碱地改良、生物菌肥和技术的服务。该公司董事长张鑫向记者展示了板枣技术改良成果,“一年下来,抗裂病虫害效果较为明显,处理之后的裂果率从30%下降到10%,与未处理地块的裂果率相比,显著降低裂果率达到50%多。相对于老百姓的常规管理,板枣增产效果突出,产量翻一番。更可喜的是,出产枣品均为一级枣,目前山西省农科院正在检测果实品质具体指标。”

  目前,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已经进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库,但仍需解决土地利用率较低、病虫害因素、科技投入因素、板枣加工水平较低、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

  稷山县县长吴宣表示,在品牌提升方面,稷山县从提品质、创品牌两端发力,建立板枣销售中心,成立稷山板枣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延伸板枣产业链条,为板枣的生产、管理、加工、销售提供服务。在打造“中华国枣”品牌建设上,以“稷山板枣中国行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推介稷山板枣,深挖稷山板枣三千年文化历史。同时,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涉及枣酒、枣片和板枣销售,市场反应良好。同时,销售电商平台与北大荒中粮我买网、北京稀罕网、全国供销总社的供销e家等达成合作。

  下一步,稷山还将采取九项措施,对遗产区的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与发展,加大板枣生产系统的宣传力度和品牌建设力度,更好保护和发展板枣生产系统,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名片。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