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特色产业保水清民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21





LOCAL202012201537000551357169802.jpg


LOCAL202012201538000319307336910.jpg


  提起南水北调,每一个淅川人都是自豪的。“北京人民喝的是我们的水,干净、好喝。”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为渠哪得清如许?为了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水清民富的共赢之路。


  “以前种苞谷麦子,一亩地一年挣几百元。现在光是石榴下面套种的南瓜,一亩地收入就有2000多元。”九重镇张河村村民王洪才说,他承包了10亩石榴林套种南瓜,年收入达24000多元。


  张河村曾以种植辣椒闻名。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土地质量下降,作物生长不良、品质下滑,引发水质氨氮成分超标等问题,张河村因此一度陷入困境。


  2013年,在党支部书记张家祥的带领下,张河村引进河南省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全村46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仁和康源公司,2700多人加入种植软籽石榴的行列。石榴基地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实现了“零污染”。


  “一块地挣两份钱,好得很。”王洪才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给公司,一亩地一年租金800元。平时去基地打工,一天6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1500元。一家三口,人均年收入可达两万元。2019年他又新承包21亩石榴林,明年挂果。等石榴丰收,又是一大笔收入。


  “为了让沿线人民都能喝上干净水,也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富裕生活,不突破不行。”张家祥表示,未来他们还谋划将产业延伸,提高附加值,让家家户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据了解,目前淅川县有8个千亩以上软籽石榴基地,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致富,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在马蹬镇苏庄村,绿油油的迷迭香布满田间地头,置身其中,浓香扑鼻。近年来,马蹬镇大力发展迷迭香产业。苏庄村共种植迷迭香360亩,是镇里种植面积最大的村。


  迷迭香叶子可用于提取防腐剂和制作精油,种植一年可收割十年,避免每年重复耕耘,有利于涵养水源。据悉,迷迭香每亩经济效益达3000—4000元,相较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淅川县上集镇竹园村是一个“移民村”,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淹没该村原有耕地744.6亩,现有耕地895亩,荒山5400多亩。为实现移民“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竹园村立足本村依山傍水、荒坡面积大的优势,发展休闲文旅产业。


  丹江孔雀谷总投资1.5亿元,是以孔雀繁殖、驯养、表演、孔雀工艺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长期在景区务工的移民有49人,其中贫困户15人,短期工、临时用工高峰时期达150余人。仅竹园村,每户每年在景区收入达19200元以上。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子走对了,要坚定地走下去,开辟水清民富县强的新局面。”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徐驰、实习生张冬冬)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