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 山水林田间觅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24





      中新网丽水6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绿水青山是美丽,亦是幸福。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15年前,发轫于浙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其转化实践方兴未艾。

农民们正在水田间劳作 范宇斌 摄

  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浙西南的绿水青山孕育“处州十县好龙泉”。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龙泉市多年来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管理、科学的保护机制,筑牢“美丽浙江”生态屏障,不断释放“绿色红利”,成为百姓“幸福之源”。

  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龙泉市委书记王顺发表示,龙泉将创新实践“两山”理念,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辟“两山”新境界,勇当浙江“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杨小健在家庭农场里采摘成熟的桃子 范宇斌 摄

  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底色”

  初夏,中新网记者走进龙泉,探寻这方土地如何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

  江南农忙时节,浙江省级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小梅镇黄南村,雨水氤氲之下,远山朦胧,白鹭翩翩,农民们戴着斗笠、忙着插秧。

  一位村民正在梨树林里采收铁皮石斛 范宇斌 摄

  “这里是山城龙泉少有的千亩良田,2011年实施油稻轮作以来,我们村实现从‘种田地’到‘卖风景’转型。”黄南村种植大户王登辉打理着300多亩农田。

  绿色种植是当地农业的“重头戏”。物理杀虫、秸秆还田、肥药双控、生态沟渠……王登辉与村民们构建起山地油稻轮作的绿色防控体系。王登辉谈及,绿色生态种植提升作物品质,其依托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亩均效益提高到近800元。

  黄南村村民杨小健的家庭农场背靠青山,面朝梅溪,记者到访时正是桃子成熟之时,红彤彤的蜜桃挂满枝头。

  “60多亩桃林,每年能有10万多斤产量,搞农业虽然看天吃饭,但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生态赋能农产品,我只施用有机肥,还养了不少土鸡。”杨小健说,“前两年,我又种起糖蔗,办起红糖加工厂。精耕细作、生态种植,下的都是苦功夫,希望能卖出好价钱。”

浙江龙泉下樟古村唤醒乡愁,引游客前来体验山居生活 范宇斌 摄

  “农业过去靠天、靠地、靠人,现在还要‘靠脸’。”在杨小健看来,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还需联动互联网,农民在将来还要扮演好营销者的角色。去年,他的古法红糖通过微商销售,销量不错。

  随着乡村旅游兴起,黄南村于2012年办起油菜花乡村漫游节,当年就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村民杨根贵烧得一手好羊肉,他家办起农家乐,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他说,“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秋天庆丰收、冬天熬蔗糖,游客四季到此皆有玩法,也带旺了我们农家乐。”

  近年,龙泉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产于此的竹笋、灵芝、黑木耳等“身价大涨”。去年,“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达9亿元,“丽水山居”营业总收入增长32.7%。

  山野掘金 “钱景”愈发宽广

  “淘金”草木山水间,于龙泉人而言,守住这方净土,才能捧住“金饭碗”。

  位于小梅镇的浙江龙泉山泉酒业有限公司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好水酿好酒,这里是瓯江之源,还是粮食生产功能区,是酿酒工艺的最佳选择地。”该公司项目负责人萧金荣介绍,该项目预计2020年底投入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直接带动周边就业百余人。

  位于西街街道的唯珍堂石斛文化园里,负责人吴纪贤正和工人采摘最新鲜的铁皮石斛。绿水青山滋养下,无论是大棚里,或是共生在梨树上的石斛都长势茁壮、花开正艳。

浙江龙泉下樟古村风光 范宇斌 摄

  来自温州乐清的吴纪贤自幼跟随祖辈从事石斛的采摘、种植。“想要种出品质最好的石斛,自然要寻找生态环境最为优质的地区。”吴纪贤谈及,石斛对环境非常敏感,种植地方圆5公里内必须无污染、无农残。

  奔着绿水青山而来,早在2007年,一趟浙西南之旅让吴纪贤瞅准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综合评判了土壤、水质、空气、风向、湿度、光照等,2011年定址于这处依山傍水的山谷。尔后,采取苗床种植、立体种植、叠加种植、仿野生种植等方式种下78种石斛,依托农旅融合机遇,打造出石斛博览园。”吴纪贤说。

  正值石斛采花期,基地每天用工量约七八十人,大多是附近村民。而一道石斛炖土鸡则成了毗邻基地的“周村人家”农家乐的招牌菜。

  两年前,周村村村委会主任兰玉松和家人带头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他谈道,“从零开始,现学现卖,没想到生意如此红火,不仅是坐等客人上门,我还经常把炖好的石斛鸡送到6公里外的龙泉市区,收入比出去打工高多了,还带旺了蜂蜜、笋干、苦槠干、番薯粉丝等‘土货’销路。”

  生态工业也在绿水青山的价值转换中实现溢价。2019年龙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增长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7%,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全新蜕变 释放“绿色红利”

  眼下,大花园建设与乡村振兴等诸多新机遇相互叠加,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态、休闲、文化需求,为龙泉奔向“绿富美”提供了契机。

  村下有千年古樟,樟下有白云飞瀑。位于龙泉近郊的下樟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车行绿道途中,莫非桃花源、俨然桃花源、又见桃花源,让人心生“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

  步入下樟村,鹅卵为基,黄泥砌墙,青瓦为顶,古建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90后”的龙潭居民宿负责人吕婷婷和许多游客一样,被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所吸引,留在古村内经营起民宿。如今,越来越多长三角游客自驾前来,体验山居时光。

  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经济,以下樟村为例,西街街道党工委委员叶慧珍介绍,“依托独特的生态人文风情,与周边白云岩景区、叶绍翁故居岩后村、生态休闲周村村,串连成环形旅游链。如今,借助线上营销等,更是盘活下樟民宿经济,年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

  2019年,龙泉旅游总收入增长25.7%。绿色发展主旋律下,龙泉百姓共享的“生态福祉”不断增加。此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资源变财富”在龙泉化作现实。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放眼打通了“两山”转化之路的龙泉,不再只有追赶,终迎美好生活。(完)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