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 8年时间 拍下浙江1000座古桥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记者 俞跃 好摄之友 裘洪春    时间:2020-07-13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 1962年生,在杭州生活的嵊州人,是一个喜欢拍摄古桥的人。

  从2013年至今,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约65%的村子,穿过了记不清的河道、溪流,一共拍下了1000多座浙江的桥。

  在拍第一座古桥前,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喜欢拍自然风光、花花草草。

  迷上拍摄古桥,就要从一幢老屋说起。那是我家祖上(嵊州崇仁)的一幢百年老屋,有青砖、黛瓦、马头墙。

  因为家人和我后来搬到杭州,老屋无人,日渐衰败,我担心它会倒下来,却又无计可施。2012年,我决定用照片把它拍下。

  拍完老屋,我又顺便拍下了周边的风光和建筑,还有村里的古桥。拍着拍着,我就被乡间的古桥吸引住了:这些普普通通的石桥虽被弃用,但还保留着巧妙的构造、质朴的外形,历经几百年风雨而不倒。

  2012年,我拿着一部傻瓜相机,到乡村去找这些造型古朴的桥梁。有的桥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有的则被岁月遗忘,散落在不知名的山间和溪流上。我想,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是不是也会有很多老桥就这样被人遗忘。

  找桥和拍桥的难处

  到了2013年,我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尼康D90,利用双休日自驾去完成我的“拍桥之旅”。

  要说拍桥,其实最辛苦的地方是很难找。每次出发前,要大量翻阅地方志,再靠卫星地图,顺河流走向去预估桥所在的位置。

  实地找桥的过程,也很花时间、折磨人。有的桥因年代远,桥名被当地人改了又改,加上各地方言不同,实际发音与文字描述偏差大。遇到这种问题,我难免要走冤枉路。在农村,许多古桥位置偏僻,遇到原路改道或封道,就不得不绕远路抵达。为了拍桥,被划破手或摔跤就成了家常便饭。

  古桥并不好拍。尤其是小型石梁桥,造型越简单,拍好就越难。为了拍桥额和拱券,有时需要趴在桥下或走到溪滩上,会十分危险。有一次,差点连人带相机都滑进水里。

  说实话,有时我也会觉得太累,想放弃。我不是考古学家,找桥、拍桥也不会产生收入。但每次我回头看照片,想到这样做能让更多人了解古桥并去保护它们,我就觉得有意义。

  期望更多人爱护古桥

  在浙江境内,我最远到过泰顺,也是在那里拍到了被洪水冲垮的廊桥——文重桥。这座桥很幸运,听说当地找回了大部分原构件,而留在我照片里的是它被冲毁前的原貌。

  一些不完整的桥,也成为了我的拍摄对象。比如惠德桥,就是南宋时期留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桥,这座桥桥体虽完整,但桥栏、抱鼓石及桥面石大量破损。再比如永康的苦竹桥,全桥长10多米,但目前两个桥墩已被大水冲垮。每次遇到这样的桥,都会觉得真可惜。

  这些年,我也觉得了解古桥就要多看书。我最喜欢的两本书,一本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另一本是茅以升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后者讲了石拱桥的建造技法,尤其是在古桥构件上。

  浙江古桥梁造型独特,光石拱桥的拱券堆砌方法就有几十种。我越往后拍,越觉得单拍一座桥意义还不够,要将局部细节也拍下来。比如,桥心石、桥额、望柱、雕刻,以及抱鼓石的纹饰等一一记录下来。

  希望我拍过的古桥,能被更多人了解、喜欢、重视和爱护。



  转自: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