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二桥建设中的生态考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10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风平浪静,几头嬉戏的江豚不时跃出水面,相互追逐,欢快地游弋。作为江豚和鳜鱼翘嘴鲌自然保护区,尽管这里新增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跨湖大桥,但这片浩瀚的水域依然呈现出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都昌至九江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鄱阳湖二桥建成通车,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跨内陆湖泊里程最长、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起点位于都昌县多宝乡,终点是庐山市华林镇。该项目因为邻近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鳜鱼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考量。
 
  多个自然保护区紧邻施工区域
 
  都九高速公路鄱阳湖二桥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设计桥长5589米。
 
  都昌至九江的高速公路,一头系着庐山,一头枕着鄱阳湖,中间横跨素有“东方百慕大”之称的国内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这片水域正是鄱阳湖二桥施工区域。其施工区域除了紧靠江豚保护区,还与鳜鱼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多种候鸟的栖息繁殖地为邻。最新科考结果显示,目前长江江豚数量约有1012头,而鄱阳湖分布约457头,被称为江豚最后的“避难所”。考察中专家发现,在鄱阳湖老爷庙保护区水域内,长江江豚的分布密度最高。
 
  “大桥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都有可能对江豚的栖息环境和活动造成破坏和影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称,大桥在建设中,水面施工船舶将增多,螺旋桨伤害豚类的几率会增加。此外,施工时产生的噪音,桥墩等永久性水下工程也将影响江豚正常迁移,还有作业时产生的废水可能影响水质等一系列难题,亟待建设者破解。
 
  为守护这片生机盎然的水域,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昌至九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都九项目办)的管理者与建设者们把生态文明优先理念贯穿到项目建设各个方面,倡导节能环保施工。
 
  为了让包括江豚在内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打扰,建设方在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量,落实环保措施20多项,以减缓甚至消除建桥对鄱阳湖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留下豚鱼迁移大通道
 
  都九项目办秉承“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限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恢复”的理念,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们引入专业的环境监理单位,制定详细的环境监理方案,有效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现场和周边的大气、水、声、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委托中科院水生所跟踪监测大桥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既是某些洄游性鱼类的繁殖通道和育肥场所,也是包括江豚在内的水生生物的摄食场所。每年3月至6月,是洄游和半洄游鱼类繁殖季节,大量“四大家鱼”溯流而上,形成特定的越冬、产卵与索饵的洄游路线。
 
  如何破解大桥桥墩阻隔江水自然流淌、影响江豚及其他鱼类生存繁衍环境的难题,成为大桥设计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综合各方因素,设计方对鄱阳湖的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方案中加入豚类和鱼类迁移设计方案。
 
  为方便身躯相对庞大的江豚自如通过大桥,鄱阳湖二桥的桥梁采用主跨达420米的双塔斜拉桥,最大限度减少桥墩物理障碍对鱼类迁移的影响。
 
  “这就等于特意为长江鄱阳湖的豚类和鱼类开辟一条大通道,让它们自由进出,繁衍生息。”都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詹定郦说。
 
  此外,鄱阳湖二桥的水中施工全部采用钢栈桥钢平台钢围堰,可回收重复利用。为降低施工噪音,桥梁桩基施工采用气举反循环钻机。施工废水则采取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并设立移动环保厕所等,避免污水排放湖区。
 
  增殖放流,建江豚监测救护中心
 
  詹定郦说,施工和营运期间,特别是在江豚繁殖季节及冬季枯水位季节,渔政部门安排了专门船只在老爷庙水域附近观察豚类活动情况,开展水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救护工作。
 
  “大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鄱阳湖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专家评估认为,可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修复渔业资源。”詹定郦说,为此,都九项目办计划投入400余万元,拟在大桥附近帮助渔政部门建立江豚固定监测和救护中心,添置巡逻艇,目前此项目正在规划中。
 
  为改善鄱阳湖水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今年春季以来,都九项目办委托九江市农业农村局对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进行修复,计划增殖放流“四大家鱼”2亿多尾。结合不同季节,分批次、在不同地点向鄱阳湖水域投放冬片鱼种和夏花鱼苗。目前,已累计3次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3820万尾。
 
  近年来,我省开创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变更进行生态补偿的先河。对于涉水工程,尤其是影响到自然保护区以及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和“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的工程项目,牵头的业主单位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主动参与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包括生态补偿、增殖放流、监测水质和后期管理等。
 
  业内人士称,鄱阳湖二桥建设中的一系列环保措施,不仅有效保护了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还为桥梁建设环保施工探索总结出一套可以借鉴的经验。


  转自:江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