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量MLF操作,6月资金将维持紧平衡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7-06-12





  分析人士认为,本周将有4170亿元资金回笼,其中MLF2070亿元

  6月9日,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续全线上行。隔夜Shibor报2.8275%,上涨0.76个基点;7天期Shibor报2.8949%,上涨0.10个基点;3个月期Shibor报4.7555%,上涨2.49个基点。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表示,年中将至,季末考核、财税缴款、存款准备金清算补缴及6月份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集中到期,叠加央行中性货币政策,预计6月份资金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

  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6月5日至9日当周有6943亿元资金到期,由于到期资金较多,央行近日逆回购操作不断加码,并于6月5日重启28天期逆回购,6月9日也同样继续投放28天逆回购,以缓解跨季资金压力。对此,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认为,本周将有4170亿元资金回笼,其中MLF2070亿元,预计到期后仍有续作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6月6日,央行进行4980亿元MLF操作,均为一年期,中标利率为3.20%,与上期持平。

  对此,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表示,年中资金面大幅波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央行投放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由降准转向公开市场操作。MPA考核趋严加剧流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紧张、监管趋严导致商业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暴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当前季节性资金面波动显著加剧,资金紧张的时间跨度也大幅延长。

  “6月份是年内流动性风险最大的时点之一,央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在预期之内,不能因此因果倒置、掉以轻心。”李慧勇表示。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表示,从到期量来看,6月份到期MLF达4313亿元,因此即便6月份不再开展MLF操作,月初的投放也已完全对冲当月回笼,并实现小幅净投放。对市场而言,此次央行超量续作,可被视作对于“温和”去化的确认,将有助于市场悲观情绪的进一步修复。
 

  【新华社点评】

  新华社点评一周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不必慌张稳定预期

  时至年中,市场对流动性高度关注。从央行过去一周在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吐纳情况看,保持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有了前瞻安排和保障措施。虽然并未“大放水”,但仍然充分释放出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大可不必慌张。

  应对今年的年中流动性关口,货币当局其实早已有备而来。早在5月底央行便向市场喊话,表示已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过去一周的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明确的维护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政策信号。周一(6月5日)央行重启28天逆回购,当天金额不大但期限足以覆盖到下月初,“试水”提供宝贵的跨季资金。周二央行一举祭出4980亿元MLF,扣除当周和下周到期的MLF,净投放了600多亿元一年期资金。周三、周四央行逆回购放量,分别达到1800亿元、1500亿元,其中28天占一半左右。周五逆回购明显回落,但不同期限均提供了一些。

  这是对市场担忧年中流动性而做出的前瞻性预调,打出了提前量,留有一些富余量。过去一周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力度有所加大,而且更倾向于提供28天跨季资金和一年期资金,使得市场心理不至于过于受到一笔笔7天、14天短期资金到期是否续做的扰动。应当说,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目的,市场预期趋于稳定。

  然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从此货币政策就会“大放水”。今年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央行有关负责人已经多次明确表示,稳健中性就是不紧不松。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兼顾各方面的情况和目标,一方面要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为去杠杆、防风险创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前者要求货币政策不能紧,后者使得货币政策也不能松。

  年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必然要兼顾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短期目标和为去杠杆、防风险创造适宜流动性环境的中长期目标。过去一周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扣除已经到期和即将到期的资金,净投放的量并不算太大,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操作对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周银行间市场利率Shibor总体小幅上扬。一年期Shibor利率已经高于银行给优质客户的贷款基础利率LPR,也高于央行制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小幅上扬,反映了同业资金面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货币政策操作一方面要考虑到遏制同业业务野蛮生长,防止资金过于在金融体系空转套利;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银行间市场利率过快上扬传导到实体经济融资领域,尽力避免抬高实体经济成本。此外,随着资金面压力缓解等利好因素,本周资本市场人气有所回暖,沪深股指分别实现“四连阳”和“五连阳”,不过市场热点依然不明显,成交量依然不大。

  在年中关口,货币政策要应对的挑战很多。怎么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怎么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怎么应对美国加息的外溢效应,怎么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需要闪转腾挪,求得多重目标的平衡。为此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必然是多样的,但稳健中性、不紧不松的方向是明确的,维护流动性和金融体系稳定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