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教育该如何走出困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静 子    时间:2022-01-20





  “双减”落地后,音体美教育是否迎来了春天?在广东“两会时间”,民进广东省委会聚焦中小学艺术课程,带来《关于以“双减”推动“双增” 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提案》,建议聘用有资质社会专业人士兼课,引发社会关注。


  回看去年成绩单,成效显著是广东实施“双减”政策的突出表现:仅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而言,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线下、线上培训机构压减率就分别高达96%、86%。课业负担减轻,孩子们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学什么?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全省有40.67%的学校提供户外体育类课程,35.89%的学校提供艺术类课程。当音体美教师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频繁出现在讲台、操场时,可否满足学生对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一间教室、一张书桌、一套试卷,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场景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教学设施简单、教室环境要求不高,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是重要特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音体美教育潮流席卷中小学课堂的背景下,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更新是必备环节。“部分学校没有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粤东西北不少学校的户外场地破损、老旧”,民进广东省委会的提案直指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短板。

  “学者必求师”,高质量教师队伍引领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要开设一节体育课”,到“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再到各地密集推进“体育美育进中考”,供不应求是音体美教师队伍面临的一大难题。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平均增速为5.7%。尽管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充实,“2600个孩子只配备2个体育老师”仍是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教学工作量严重超负荷、身心俱疲成不少教师的普遍感受。

  正如教育公平事关出彩人生,音体美教学设施、教学人员的公平分配同样关乎孩子们的出彩艺术人生。“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美好教育夙愿,更是检验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有力标尺。如何有效解决因教师队伍匮乏等因素而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考验社会多方智慧。

  就完善艺术教学硬件而言,加大资金投入、场地供应是破题关键。各地在持续推进教学场馆改扩建、设施更新的同时,不妨积极探索资源融合新路径,诸如鼓励中小学音体美场馆与社区共用共享,在做大增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存量。培养教师队伍是刻不容缓的一环,近期备受关注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体育教师”“向体育俱乐部等商业组织购买服务”等无疑是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新路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时代,借助视频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内容共享,同样可为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