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数字”共享,唤起文化激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4-11





   丹青荟萃,国宝重光。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一个月以来,持续火热,预约看展人数连日满额。一件件传世艺术珍品因数字化技术重焕光彩,唤起当代观众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挚情感。


  “大系”项目为全球存世中国古代绘画建立了迄今为止保真度最高的图像资料库,实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衍生与转化。本次展览在“大系”所收录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中选出1500余件出版打样稿档案集中亮相(其中宋画有800余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观众漫步展厅,身心浸润其中,细察中国历代绘画的斑斓纹理,领略中华文化的丰沛悠长。

  凭借“大系”高精度的图像采集标准,本次展览中,《溪山行旅图》《山庄图》《摹张萱捣练图》等国宝级名画都通过后期数字化处理进行了放大再现,为观众提供了精确、清晰、无限接近原作的观赏体验和学术研究基础,甚至许多欣赏原作时都难以察觉的细节也能观察到。

  展览总策展人之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教授说,在一座博物馆中,完美重现的古代绘画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这种非凡的体验,在“大系”项目实施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因故推迟参展的杭州飞来峰佛龛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复制龛,4月6日在浙江美术馆完成安装,与业已在此展览的敦煌、云冈、龙门、大足等四大石窟中典型洞窟的等比例复制窟汇聚一堂,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欣赏。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李志荣教授说,这些陈列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因数字化技术而“活”起来,穿越时空,“行走”到西子湖畔,实现了数字化汇聚、数字化共享。

  文化遗产有了数字档案,为后续转化成线上展览、智慧导览软件、虚拟场景体验等提供了基础。本次展览甄选一批数字艺术作品,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态捕捉等科技手段,赋予传世珍品新的艺术生命。展厅里,以“大系”收录作品《九龙图》为主题打造的VR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戴上设备,跟上剧情,便能沉浸式感受神龙腾跃于云端、灵火萦绕在周身的虚拟世界。

  数字化重现的传世文物,为当代观众打开了一条回溯历史长河、与古代文明神思交会的通途。斯土斯民两千多年来的丰富生活和心灵世界,借翰墨丹青而充满鲜活气息。中国美术学院一位专家评价,中国历代绘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接的素材,大众不需借由文献知识、不需“翻译”,就能直观感受中国古人的情志、意境和精神追求。

  在浙江美术馆的留言板和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观众写下具体真切的观展体验:“从未想到有一天,这么多历代经典名画图像能同时出现在眼前。似乎整个中国美术史浓缩成了一本可看的书,等着观者仔细翻阅。”“和原作几乎一样!画家用笔的起、行、收、提按都非常清楚。学习了!”“建议在美术院校长期设专馆展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大系”项目从启动到即将结项,横跨4个五年计划阶段。17年来,“大系”团队先后3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使散失海外、包括敦煌藏经洞和黑水城绘画在内的3569件(套)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重返祖国怀抱,与国内8910件(套)藏品图像“团聚”,共同构成了纵贯两千余年中国古代绘画史的恢宏图景。

  中国历代绘画拥有不可胜数的图像艺术元素,具有无限广阔的传统文化基因活化空间。“大系”团队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与同道携手,探索深入理解、保护、研究、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新途径,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更大程度满足公众需求,更好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曾福泉 郑梦莹 姜晓蓉)


  转自: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