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8罐红牛试验被指不严谨,沪消保委:还消费者知情权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7-08-01





  一杯奶茶糖分最高等于14块方糖,咖啡因最高等于8罐红牛……上海市消保委7月24日公布的上海27家“网红”奶茶(现制饮料)对比实验结果,引发热议。7月31日,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上周公布的奶茶对比试验结果,社会关注度达到同类发布有史以来最高。这让他们也感到很惊讶。
 

  关注度高了,有叫好的,自然也有质疑声。豆瓣上有文章称,该对比试验“不严谨、不专业”。
 

  对此,宁海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关注市场消费热点,引导科学消费,是消保委的职责之一。不出问题并不代表品质好,健康是当今消费形势,对于奶茶的成分,消费者有知情权。目前,没有商家当面对消保委提出异议。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营养科主任汤庆娅表示,奶茶是否健康,因人而异。
 

  消保委:对比试验模拟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
 

  在做对比试验之前,上海市消保委曾委托某外卖平台进行消费调查,大多数消费者表示,渴望了解奶茶产品的状况。
 

  对比实验结果出来后,不管是消保委还是检测人员,都大感惊讶。
 

  宁海透露,首先让他们惊讶的是糖含量——对比试验不仅测每一款奶茶的糖分,还专门测了标注无糖产品的糖分,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一款“无糖”奶茶是不含糖的。
 

  对于“无糖”奶茶有糖的试验结果,有人质疑,试验对于无糖奶茶的定义出了问题——美食测评者默认的无糖奶茶,指的是奶茶制作中去糖浆、糖精,且不额外加入糖精和糖浆。标准的无糖奶茶等于茶加奶,那就意味着,需要测试的是茶体及牛奶本身的含糖量。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当然知道,标注无糖不代表一点糖都没有。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认为的无糖,就是一点糖都没有。”宁海说,对比试验,模拟的就是普通消费者购买,这才是针对消费者的试验。
 

  宁海称,在对比试验结果出来后,他们也和商家有一个确认的过程。结果显示,大多数原茶萃取的奶茶,用的是茶末或者碎茶,出于防腐需求,这些原材料本身就含有糖分,“这也反映出,部分商家在原材料的检验方面,还存在短板。”
 

  实验结果出来后,实验人员还进行成分对比。举个例子,同样是奶精,提取工艺不同,其反式脂肪酸也截然不同。正常情况下,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也会高。如果反式脂肪酸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就很有可能用了低端原材料。
 

  “比如阿姨奶茶。”宁海说,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几款奶茶出来后,他们也在谈论,为什么红了这么多年的阿姨奶茶会榜上有名?“说到底,注重健康是现在的消费趋势,低端的产品,应该更新换代。”
 

  宁海表示,目前国家对现制饮料,没有专门标准,但“不是没有安全问题的食品都是健康的,至少,对于不适宜人群,商家可以明确标示。经营者应该提升自己,消费者也有权明白消费”。
 

  专家:奶盖脂肪含量很高
 

  奶茶内哪些成分与健康为敌?
 

  7月28日,汤庆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奶茶的制作原料来源、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但对于一些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代谢病的人群来说,选择奶茶要慎重。
 

  汤庆娅说,部分奶茶的主要成分为植脂末,也就是大家说的“奶精”。“奶精”速溶性好,透过香精调味风味就像“牛奶”,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代替奶粉或减少用奶量,也可以使食物口感细腻、润滑厚实。然而,奶精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油氢化加工成的固体粉末状,由于工艺原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不能很好地被人体代谢,它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长期大量饮用,容易诱发血管硬化,增加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汤庆娅说。
 

  奶茶的另外一个成分——糖,也是健康的大敌。汤庆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奶茶中的茶味带点苦涩,为让口感好一点,商家都会加入糖,“就像餐饮店售卖的鲜榨果汁一样,一般都会加入糖的成分,即使写了‘无糖’,也很难做到100%没有糖分。糖分的降低,口味也就会变差,这就是商家喜欢加糖的理由。”
 

  在引发热议的奶茶对比试验中,奶盖奶茶的脂肪含量,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都让消费者惊讶。对此,汤庆娅表示,奶盖中大多为奶油成分,脂肪含量很高,并不适合肥胖等人群喝。而喝奶茶与喝咖啡、茶一样,同样有上瘾的可能,因为其中有咖啡因的成分,可以起提神作用。
 

  汤庆娅认为,并不能单一地将奶茶列为有害健康的商品,还是要根据人的个体健康情况来定。她不建议一些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人群喝含有奶精的奶茶,但也主张这类人群在家自己调制天然的奶茶,用红茶加鲜奶即可调制,这两种成分对人体都有益处,糖分则可选择微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