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海陆两用风电叶片下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15





  近日,记者从中车株洲所获悉,由该公司旗下时代新材与上海电气共同研制的72米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叶片——S72,在株洲动力谷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海陆两用风电叶片。

fengdian
(图片来源互联网)

  S72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叶片是基于陆上3~4MW间几个平台和海上4.0MW平台开发的一款海陆通用新型叶片,可同时匹配和兼容陆地与海上2个平台、3款整机的载荷。该型叶片应用了高性能钝尾缘翼型族、涡流发生器、尾缘锯齿等行业领先设计技术,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又将叶片噪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此外,在雨蚀防护、雷电防护上也有可靠的方案,能从容应对海上严苛的运行环境。


  “相较于同等长度的海上或陆地风电叶片,S72叶片的发电率更高,年发电量可提升2%。”时代新材风电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超义介绍,在重量上传统海上风电叶片高于陆地叶片,陆地低风速区风速相对难以满足海上叶片发电要求,但通过轻量化处理,S72叶片比同等长度的海上叶片更轻,单片重量不足19.5吨,加上应用了弯扭耦合设计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升,这既能保持叶片在海域复杂环境中的安全可靠性,也能满足陆地低风速区域的发电需求。


  此外,受盐雾腐蚀、海浪载荷、海冰冲撞、台风破坏等自然条件影响,海上风电叶片技术远比陆地风电叶片复杂,成本也高出3~5倍,这也是传统海陆风电叶片无法通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开信息显示,一套海上风电叶片价格大概是400万~1400万元,而陆地风电叶片只需135万~320万元。S72叶片综合考虑了气动设计与结构设计,不仅获得了更优的综合性能,LCOE(即度电成本,是衡量风电场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准)也达到最低,其整体成本已与陆地风电叶片相差无几,从而使得海陆两用成为可能。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全面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从长远来看,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根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十三五”末,仅海上风电并网将达500万千瓦以上。这为海陆两用风电叶片的市场应用,奠定了较好基础。


  “S72叶片的成功下线,对上海电气和时代新材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运营总监MadsHarer表示,时代新材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叶片供应商,依托中车株洲所强大的研发能力,其综合实力已跨入行业前三。而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全球发电设备供应商中的翘楚,其海上风电排名位列全球前三。同时,上海电气也是国内叶片设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这款跨平台叶片的成功开发是双方顺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风电叶片联合研制领域高效协同的典范,将助力提升双方在全球的风电市场份额。”


  “放眼全球风电叶片市场,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流,这也是S72叶片向市场传递的另一个重要信息。”彭超义表示,随着风电叶片产业“双海(海外+海上)战略”的深入推进,2018年,中车株洲所已拿下了出口海外叶片的首单。未来,预计S72叶片将带来上亿元的市场销售。(记者 李瞧)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近日,“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通过技术验收,并实现示范应用。标志我国海洋风电发展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08-06
  • 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3MW风电机组在渝下线

    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3MW风电机组在渝下线

     9月22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H140-3MW风电机组正式下线,下一步将运往河北张北县进行安装调试,中国制造的又一世界之最成功面世。
    2017-10-07
  • 中船重工打造适合中国区域风电机组

    中船重工打造适合中国区域风电机组

    中国海装从事风电设备生产制造10余年,主打产品海装2MW系列机型在行业中同等机型销量名列前茅。先后推出风轮直径为93米、102米、111米及至120米的2MW风电机组,为国内率先布局低风速地区的陆上风电机组系列。
    2017-10-10
  • 全球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3MW风电轴承通过验收

    近日,瓦轴集团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3MW-146项目首台变桨轴承通过国电验收。该轴承从研发计算到设计制造,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得到客户高度认可。
    2018-01-1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