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目前已培育58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8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广州市税务部门通过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推出“税助科技12条”服务措施、设立“产学研一体化”税收服务示范点、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陪伴计划”等系列举措,助力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屡结硕果。
优惠直达,为科技创新补充资金活水
最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EH216-S的型号设计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目前,该项新技术已尝试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等场景。与传统航空器相比,EH216-S在技术架构、性能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发展。
“我们经过近10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以及对相关适航标准的探索,EH216-S终于获颁型号合格证。对于我们这类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来说,项目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亿航智能董事长胡华智表示,资金是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国家税惠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大力扶持,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100多万元,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数据。此外,企业还享受了增值税即征即退、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充实了研发和运营资金。
亿航智能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该区是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区内有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上万家,全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广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晓发表示,2023年“六税两费”减免延续至2027年底的政策一出台,该企业就收到了税务部门的政策推送,在税务干部的辅导下,税收优惠应享尽享,给了企业很大资金助力。在税惠持续滋养下,企业已自主研发出农情监测、农机智控、农业植保、数字乡村、数据服务5大领域的数字化软硬件产品,累计服务全国4000多家农业企业。
产学研一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研发之路上,中小企业并非单打独斗,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助力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智力支撑。到目前,广州市税务部门共设立了12个“产学研一体化”税收服务示范点,建立了一批项目库、需求库和人才库,编制发送了《产学研涉税服务一本通》,以更加专业、全面、精准的税收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广州市欧谱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发展与“产学研一体化”有着密切联系。该公司从事卫浴感应技术研发,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有研发、实训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最新研发的激光ToF感应技术便是合作的优异成果。
“税务部门安排‘产学研一体化’税收服务专业团队跟进,搭建起税、校、企三方沟通平台,服务团队还根据我们的诉求,全周期跟进项目,提供全链条税收服务。”欧谱莱公司总经理何龙说。
据何龙介绍,欧谱莱与高校科研团队长期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其中涉及的税务问题比较复杂,比如个人所得税申报、科技创新相关税费优惠、成本计算等问题,都让企业财务人员犯难。税务干部帮助企业梳理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及时解答企业财务人员遇到的涉税费问题。2023年,该企业选择在7月提前享受加计扣除近15万元,充实了研发资金,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增添动能。
企业遇到成长难关,有税务“陪伴”
“我们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周期比较长,资金回流慢,有时候经营压力比较大。”位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光说。
和里工实业一样,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都需要不断迭代升级才能适应市场竞争,企业研发投入大、成果产出周期长,挑战很多。广州市税务部门联合市科技局推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陪伴计划”恰逢其时。
里工实业是科创企业,符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条件,2023年以来,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所变化,如不能准确掌握政策口径,企业就可能不能充分享受优惠政策,甚至可能遇到涉税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白云区税务局把里工实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陪伴计划”,结合里工实业的企业类型和成长过程中的诉求,为其建立“成长陪伴台账”,提供覆盖税收优惠享受、税收风险体检、科技奖补申请等全周期服务,提供定制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宣讲,聚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涉税风险点,帮助企业研判分析,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目,健全研发项目合规管理体系,在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防范涉税风险,助力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税务部门帮我们排查风险,我们更放心,企业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200余万元,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税务部门的‘陪伴’为我们直面挑战增加了底气和信心。”里工实业董事长李庆光说。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