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投入1.8亿元扶持4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1





  所有货物的入库、出库、分拣、理货等步骤,都由智能机器人控制完成。走进位于新会三江镇的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利用“工业4.0”改变传统产业制造流程的效果令人惊叹。
 
  近年来,江门传统优势产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像维达这样的传统行业龙头企业早早意识到新一代变革已然到来,在多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了技术改造,正在成为江门制造向江门智造转变的企业范本之一。
 
  另一方面,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的重要部分,江门近两年来在新能源、专用车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了抢抓市场机遇,这些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实现了快速提升产能的目标。
 
  笔者从江门市经信局获悉,该市的企业技改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共有4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技改投资额达到269亿元,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二,仅次于深圳;全市去年完成工业投资785亿元,在全省排名第5,为该市工业立市、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4年技改投资增速年均超82%
 
  近年来,江门出台《江门市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江门市“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江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据统计,2014—2016年,江门技术改造投入分别达到50.84亿元、112.77亿元、18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1.7%、107.5%、63.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当年增速的88.4个、51个、30.7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该市继续全力推动技术改造工作,在技改投入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据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江门共推动约4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技改投资额达到269亿元,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269亿元,增速46%,增速位居全省第4。
 
  笔者了解到,江门推动企业开展技改主要包括技改事后奖补、机器人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设备更新等多种形式。2017年以来,该市共投入1.8亿元,对全市109个技改项目进行扶持。其中,技改事后奖补是我省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出的一项具有普惠性质的扶持政策,对2020年前完工的技改项目,按企业新增财政贡献给予奖补。仅此一项,江门企业去年便获得1.1亿元扶持资金。
 
  机器人设备奖补是另一个受到众多企业欢迎的政策。据江门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2017年江门共扶持省、市级机器人设备项目29个,扶持资金共计约1800万元,撬动全市工业企业新增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投入约2亿元。
 
  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以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江门正在把一批传统企业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41家,比2016年翻一番。同时,得益于上述多项政策的推动,江门企业对于通过工业技改实现转型升级的需求及信心都仍处于高位水平,增资扩产的意愿也比以往更加强烈。数据显示,2017年江门共完成工业投资785亿元,在全省排名第5,为该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笔者还了解到,今年江门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获得技改奖补的门槛。从2018年起,该市申请技改事后奖补政策的企业,主营收入由原来达到2000万元的要求降低到1000万元;市级机器人设备由原来的200万元投资门槛降低到100万元。
 
  传统产业借助技改实现转型升级
 
  走进宝豪塑胶五金制品(江门)有限公司的车间,45台机器人生产线正在紧张运作。“原来我们一个工人每小时只能生产1800个塑胶产品,有了机器人生产线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每小时可以生产3600个。”车间负责人告诉笔者,对生产线进行“机器换人”不仅让该公司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用工数量比原来减少近百人。
 
  类似的“车间革命”近年来正成为江门众多传统企业中的常见场景。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工业门类齐全,但近年来传统优势产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通过新一轮技术改造、进行智能化改造,正在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在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型车间,各种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2014年开始,我们投入了4000万元,购买了101台机器人投放至生产流水线。”该公司副总经理葛斌告诉笔者,通过开展技术改造,车间的生产环境大为改善,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技术改造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公司更好地留住了现有员工”。
 
  “传统产业现在普遍面临招工难、成本高的问题,进行技改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葛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技改,近两年我们大约压缩了50%的人力成本。即便算上设备折旧费用,我们每个月也能节约10万元的成本,一年下来就是120万,这笔数字是十分可观的。”
 
  除了减轻成本压力,通过技术改造,2017年江门不少企业都获得了上述技改奖补资金。以《江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为例,从2015年起,从技改项目完工下一年起连续3年内,江门将按企业技术改造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中省级分成部分的60%、地市级分成部分的50%、县级分成部分的40%对企业进行事后奖补。
 
  “2017年,我们收到了技术改造事后奖补的三笔奖励,分别是277万元、12.75万元和353万元。”葛斌说,上述设备经过调试改进后,将推动该公司今年的产值进一步上涨,对当地的税收贡献也会相应加大,“预计我们获得的事后奖补资金也会比去年进一步增加”。
 
  “技术改造让我们尝到甜头!”葛斌告诉笔者,未来江粉磁材还会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我们将在江门市高新区的子公司继续投入8000万元,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全车间流水线的技术改造”。
 
  助推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孕育
 
  近几年,江门在新兴产业领域涌现了一些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普遍面临工业用地不足、产能满足不了市场订单等发展难题。在江门出台了上述技改奖补政策后,当地不少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以发展新能源的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该公司近两年为了提升产能,投入了2000万元对锂电池生产线进行升级,同时还投入了5000万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有色金属项目进行技术改造。
 
  “目前,我们正在新建厂房,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扩建,计划投资将达到5.98亿元。”长优实业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技术改造,该公司近三年的产值大幅提升,“2015年,我们的产值仅为2.6亿元,去年增加到3.1亿元,2017年预计超过10亿元”。
 
  在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恒温恒湿的车间内,工人将齿轮毛坯放进打磨舱,关上舱门,轻轻点击启动键,设备就会自动对齿轮毛坯进行磨齿,仅仅用7分钟就可以完成磨齿加工。
 
  作为当地先进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富华重工在过去3年共投资了3.8亿元,对车间全流水线进行技术改造。根据上述奖补政策,该公司的技改项目不仅获得了设备更新补助资金695万,由于其税收贡献增量较多,还获得了事后奖补资金2422.11万元,成为2017年江门市获得技术改造奖补金额最多的企业。
 
  技改完成后,该公司的销售额从2016年的33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48亿元。“技改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产量、效率,还促进我们的产品精度进一步提高,为我们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奠定了产品优势。”富华重工的总经理谭嘉骅告诉笔者,“一部分的销售额增长,是由于我们产品的精度提高,不少国外的汽车公司如沃尔沃、福特等都寻求与我们的合作”。
 
  根据富华重工的发展规划,今年该公司也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两年内将投入6.5亿元对公司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升级新产品。依托这些项目,2017年江门的新能源汽车、激光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孕育,轨道交通、重卡和专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实现了加快发展。(张泳渝 董有逸)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江门:每年至少1千万元扶持企业创品牌

     8月9日,2017年江门市质量工作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会上印发《“江门质造”品牌提升行动方案(2017-2020)》,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标准话语权,市本级、各市(区)两级财政要每年共统筹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
    2017-08-11
  • 广东银行业19项措施支持广东制造强省建设

    近日,广东银监局出台《广东银行业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19项措施支持广东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通过“科技、金融、创新”三链融合,推动制造业发展动能转换。
    2017-06-05
  • 广东酝酿出台新一轮降成本举措扶持制造业

    作为制造业大省,处于加速“脱虚回实”进程中的广东,当前正酝酿出台新一轮降成本举措,谋求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扶持制造业发展。
    2017-08-17
  • 广东十项政策为制造业降成本

    8月24日,广东省政府对外发布《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提出,希望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设制造强省。
    2017-09-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