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 长城魏牌向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24





  9月6日,由法兰克福转移至慕尼黑的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以下简称“慕尼黑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疫情后首个海外开展的“世界五大车展”之一,慕尼黑国际车展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全球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欧洲无论消费市场还是整车企业,对本届展会的参展意愿并不高,而这也给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面貌的绝佳机会。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先头梯队”,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魏牌再次“出征”汽车强国德国,并发布了定位为新一代智能汽车的全球化战略车型摩卡(Coffee01)PHEV。


  以混动挺进欧洲


  如果说哪些因素正在深刻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造车新势力的“搅局”之外,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之下,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尤其是排放法规、燃油消耗限制的愈发严格,也是鞭策汽车企业实现技术提升的重要推手。而在此大背景下,混动技术当仁不让地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阵地”。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从2017年第一次参加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开始,魏牌便格外注重在混动产品的规划布局:首款PHEV车型P8在2017年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全球首发,2019年参加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对外展示全新一代Pi4平台,本届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发布的摩卡(Coffee01)PHEV。魏牌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围绕着混动这根“主线”进行。


  事实上,混动技术不仅仅是一家整车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展示,更进一步地说是一家企业对社会责任、前沿技术重视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在欧洲主推插电式混动路线的大环境下,柠檬DHT插电混动技术与咖啡智能平台,成为摩卡(Coffee 01)PHEV挺进欧洲这一客场,并力战群雄的“左膀右臂”。


  在经历了多年技术应用和改进后,如今摩卡(Coffee 01)PHEV所应用的柠檬DHT插电混动技术采用发动机+P2电机+P4电机的架构,2.0T发动机+后驱电机的动力组合,让其拥有极为出色的动力性表现,0~100km/h加速时间在5秒以内。而新车配备的40kWh容量动力电池,使得其纯电续驶里程达到150km,在同类产品中鹤立鸡群。


  当然,摩卡(Coffee 01)PHEV的“撒手锏”更在于智能,新车配备可实现智能变道、低速无车道线场景下自动跟车、弯道运动控制等功能的HWA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系统。据官方透露,摩卡(Coffee 01)PHEV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接受欧洲消费者预订并于2022年上半年首批陆续交付,这也是自2017年首次亮相德国以来,魏牌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而通过几次参展我们也不难发现,魏牌以插电式混动产品坚定不移地向欧洲市场挺进,相信以其拔群的综合性能以及有别于传统汽车产品的特点,摩卡(Coffee 01)PHEV将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发展创造一次全新机会。


  全球战略提速


  魏牌欧盟品牌副总裁强孙兵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长城汽车海外战略的领军者,魏牌将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率先登陆德国市场,并以此为起点,开启魏牌进军欧洲之旅。”


  面向全球,欧洲市场将是魏牌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也只有拿下欧洲市场,才能让所有人相信,魏牌有能力、有实力与老牌外资车企一较高下。


  据了解,目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魏牌“征战”欧洲提供了有利条件。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注册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157%,在整个欧洲乘用车市场占比约16%。此时,魏牌以摩卡(Coffee 01)PHEV挺进欧洲市场,无疑看中了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根据规划,魏牌首家欧洲品牌体验中心将于2022年在慕尼黑开业,同时还将建设60多个服务站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此在欧洲建立一个集体验和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系统。


  作为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核心力量,魏牌积极开拓欧洲市场是长城集团全球战略提速的重要体现。为了深化全球战略,长城汽车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以中国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布局和“12+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


  从泰国贯穿东南亚,到俄罗斯辐射欧洲市场,随着摩卡(Coffee 01)PHEV即将驶向德国,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再进一步。同时,魏牌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帮助长城汽车丰满羽翼,实现魏建军把中国汽车带向世界的理想。


  可以预见,此次魏牌开拓欧洲市场,将是长城汽车逐鹿全球征程之路上的“助推剂”,推动长城汽车朝着全球一流车企的目标全速前进。同时,魏牌代表着新时代下的“中国制造”,并为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市场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记者 张海天)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